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

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

本报记者 李建广 黄 超

2025年02月18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体育八条”),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此次“体育八条”要求落实的重点。文件明确,北京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的体能练习。

  “体育八条”明确要求,体育课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随意性。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

  “体育八条”在体育课的内容上也提出了新要求: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

  此次“体育八条”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

  “体育八条”指出,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比赛项目可由学校因地制宜设计安排。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三大球”班级联赛。

  在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方面,要求建立学生线上“健康师”辅助机制,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引导家校合作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学校要针对体测成绩良好以下的学生,精准区分学生类型,科学设计锻炼方案,实行体育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干到人“一生一案”的锻炼促进机制。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实行弱项强健计划,强化上肢力量提升。各区指导学校落实相关要求,小学、初中要在2025年年底前配齐单杠等体育设施。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体育综合素养,引导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学校要选优配齐体育教师,编制不足的学校可聘用“银龄”教师和编外兼职体育教师(包括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实施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到2027年底,各区要对体育教师轮训一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将体育教师承担的体育课间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家庭作业、课余训练、体育竞赛、课后服务等工作统筹计入教师工作量。

  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机制方面,探索建立体校与中小学结对发展的创新模式,原则上市级体校与不少于2所学校结对,区体校与不少于5所学校结对,体校副校长同时兼任结对学校副校长。鼓励学校周边有条件的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对学校免费开放,服务学校开展运动会、体育考试等活动,充分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

  在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方面,要求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学生实际获得,将体质提升、技能增强、运动参与、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本措施中各项要求,纳入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和中小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体育的重要属性就是面向人人、惠及人人,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育活动时长和活动效果离不开家校社协同,要继续加强体教融合,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体育课从“外在要求”转变为孩子的“内在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8日 15 版)

(责编:王潇潇、唐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