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平江皮影戏:

一口述说千古事 双手能舞百万兵(传承)

本报记者 孙 超

2025年02月16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钟志远(后排左三)、刘牡丹(后排左二)、魏思娟(后排左一)正在非遗展演摊位前向群众展示平江皮影戏技艺。
  本报记者 孙 超摄

  “演皮影戏喽!”正月里,湖南岳阳平江县天岳广场年味正浓。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朝锣鼓和唢呐声响起的地方聚集。

  男女武将相继披挂亮相,紧接一段酣畅淋漓的武戏对打。兵器的每一次碰撞,都踩着锣鼓节奏,观众仿佛看到了阵前的刀光剑影。

  指挥这些英雄猛将,仅仅需要3个人。舞台背面,只见平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钟志远以及弟子刘牡丹、魏思娟的双手正飞速运转。前场一人“提影”,精确控制“影人”动作。中场一人或拉京胡,或吹唢呐。后场一人负责锣鼓,把控节奏、引导情绪。

  “吹、拉、弹、唱、打、画、雕,平江皮影戏有七行。每一行,都够学一辈子。”一幕剧演毕,钟志远歇了一口气,娓娓道来。

  平江人爱皮影戏,如今平江县还活跃着40多个皮影戏班,两三百名艺人。传统上,平江的皮影戏班要唱“四季戏”。春节唱拜年戏、青苗戏。夏天在村子里的城隍庙唱“城隍戏”。秋天丰收,唱皮影戏祈求第二年有好收成。腊月杀年猪,也要唱戏。婚丧嫁娶、升学乔迁,也常常见到皮影戏的身影。

  平江人也懂皮影戏,学艺不精的,不敢轻易上场。平江皮影戏有36台用南北两路西皮二黄腔调的“江湖戏”,72本“唢呐腔”的“老影戏”。一场演出又分“打闹台”“贺戏”“正戏”“耍戏”多个环节。从开场到结束,常常两三个小时,非常考验艺人的体力和技艺。

  讲究多,门槛高,让平江皮影戏有着独特的魅力,却也一度让它的传承面临困境。

  “2012年平江皮影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当时很多年没新人学戏了。”平江县文化馆馆长梁瑞海介绍。唱皮影戏收入不高不稳定,有“传男不传女”的行规,让选材范围进一步缩小。

  “再这样下去,就有失传风险。老规矩,也早该改改了。”梁瑞海提醒。2017年4月,在平江县文旅部门及县文化馆的支持下,钟志远第一次“吃螃蟹”。6名女学徒分别向5名师傅行了拜师礼,刘牡丹正是其中之一。

  花两年时间吹唢呐,又花两年时间学琴,然后才有资格跟着师傅学唱。如今,刘牡丹成了远近闻名的女皮影戏师傅。她还创新演出形式,在网络平台直播,短短几年粉丝就积累到了4万多。

  用皮影戏宣传税收优惠政策、禁毒反诈……在平江县,各类题材与皮影戏结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在钟志远看来,皮影戏的“五花八门”和“原汁原味”,并不矛盾:“古人唱他们的时代,我们现代人当然也唱我们的时代。但真正的老剧目老唱腔,一定要原汁原味保护和传承下去。”

  这几年,钟志远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整理了大量传统皮影戏的曲谱和唱词。“这些东西,是我们与先人直接交流对话的窗口。我们一定会传承好。”光影斑驳中,钟志远目光坚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6日 07 版)

(责编:万鹏、黄子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