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聚要素之年”发展观察
本报记者 万秀斌 张志锋
2025年02月14日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年是河北雄安新区确定的“聚要素之年”。这一年,首批疏解央企中国星网进驻办公,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紧锣密鼓装修;中试基地、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项目扩建稳步推进;梅卡曼德机器人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
积厚成势,未来之城日新月异。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新区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非常好,我们已经适应这里的工作生活了。”雄安新区启动区管委会疏解服务处多次收到中国星网员工的点赞。
承接一家央企疏解,形成疏解服务品牌
2024年10月,作为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的中国星网正式入驻雄安新区办公,创下疏解央企多项第一: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竣工交付,第一个进驻办公。
万事开头难。
两年多来,雄安新区启动区管委会疏解服务专员牛群凯和同事几乎天天跑工地,编写了疏解项目服务手册,“这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明白纸’,涵盖180个方面。”
项目竣工后,疏解服务处协同新区多个部门成立验收专班,上门服务,将验收周期缩短一半。
中国星网落户雄安,催生新区第一个创新产业链——空天信息产业集群。2024年11月,中国星网联合上下游企业成立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如今,几十家上下游企业聚集新区。
承接一家央企疏解,形成服务疏解品牌。启动区管委会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各阶段工作事项列出清单,建立服务流程,形成服务范本。不久前,有关做法获得2024年度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奖”。“我们为承接中国星网提供全流程服务,打造服务样板,探索出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实现标准化、流程化。”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局长王彦伟说。
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疏解发展。2024年,雄安新区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47家,第二批疏解央企——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诚通集团和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已经选址。截至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约300家。
一个院士团队落户,催生创新人才集聚效应
“创新引领、卓越超越”,走进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迎面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旁边有一块金灿灿的牌子——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区提供了更好的创新发展空间,我们落户没多久就接到3个订单。”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何蓓说。
这家研究院由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领衔创办,主要从事金属3D打印研究开发,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为何选择来雄安?一年多前,王华明院士第一次到雄安,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被这里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政策所吸引。
一次雄安行,开启一场双向奔赴。当时,王华明院士团队及其创办的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正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考察调研,王华明院士团队决定到雄安创业,新区也设立科创基金来撬动更多资金,为其加大投资。
2024年5月,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成立,8月试生产。2024年9月,其母公司煜鼎增材也从北京迁到雄安。2025年1月,煜鼎增材在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定制园区动工建设,计划今年5月投用。
创新政策在发力——雄安新区建设国家级前沿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3类创新平台等科创体系,设立人才专项资金6亿元、科创基金16亿元,实施“雄才十六条”等人才政策。
创新人才在集聚——截至目前,17个院士团队计划落户雄安,50个院士项目在谈,已有1.3万多人办理了“雄才卡”。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马扬飚表示:“我们将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带来一个科创团队,吸引一批市场投资,落地几个高科技企业,培育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在京高校已确定建设雄安校区,雄安正成为“大学之城”。2024年,新区开展百家创新平台雄安行等系列科创活动,累计吸引170多位院士、5万余名大学生走进雄安。“未来,新区将是高等教育、高端人才聚集地,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小德,把老虎放进黄色筐子。”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负责人张丹话音刚落,机器人便伸“手”从一堆东西里找到老虎模型,放进一个黄色筐子。
“我们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和3D视觉赋能,给机器人的手臂装上‘大脑’和‘眼睛’。”张丹说,“这种机器人眼力特别好,能看清3米左右的距离,能识别微米级的物质。”
梅卡曼德是全球“AI+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11月,梅卡曼德机器人总部搬到了雄安新区,这是落户雄安的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来到新区后,梅卡曼德与科大讯飞等发起成立雄安新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强“AI+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梅卡曼德所在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重要动力源。“科技园一期2万平方米已全部投用,二期正在装修,投用后园区将扩大到10万平方米。”科技园产业服务部部长李维轩介绍,目前入驻企业约13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
穿行雄安新区,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走进雄安智慧农业科技园“上班”;容东片区的智能网联公交车正在试运行……
2024年以来,雄安新区推进人工智能、空天信息、增材制造等产业链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人工智能企业40多家;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6个多月,聚集了224家高端高新企业。
抢占新领域新赛道,新质生产力正在新区大地加快培育。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雄安新区在“未来之城”建设中先行先试,还有很多路要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4日 01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