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月辉 徐 靖
2025年02月10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里,人们脚步匆忙。
不到早上8点,王灿就来到位于合肥西郊科学岛的办公室。
王灿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电源系统的负责人。去年9月22日,他与同事成功设计输出32.3兆瓦电源功率,助力我国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刷新世界纪录。
这段时间,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处于日常运行周期,实验申请已经排到几个月之后。
“要保证设备连续正常运转,运维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王灿说。
按惯例,王灿先去电源设备厅检查后,又来到中控大厅,通过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各项参数掌握装置的细微变化。
刚坐下,王灿就发现屏幕上一个参数有些异常,这时,正在进行样品测试实验的科研人员跑来“求助”:“无法进行极性切换操作。”
王灿和同事们立马去现场排查维修,20分钟后,设备运行恢复了正常。
对科研人员来说,科技攻关就是与时间赛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校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林峰也早早来到办公室。最近,团队的一个科研项目进入攻坚阶段,他和学生们每天都泡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
孙林峰说:“有多个团队也在做这项研究,我们必须争取更高效。”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走进合肥网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张淼正和同事们进行技术攻关。双手在电脑键盘上快速敲击,一条条代码在屏幕上不断滚动。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每秒钟处理10亿级别数据包的统计工作。”张淼说,攻关难点是解决超高带宽条件下数据包统计的复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张淼抬眼看了下时间,已是晚上7点:“先去吃个饭,晚上再接着干!”
忙碌的一天,也是寻常的一天,更是三名年轻人潜心钻研的一天。
“磁场越高,科学发现的机遇越多。”王灿与同事已在开展下一代的大功率高稳定度直流电源技术研究。
孙林峰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有计划:“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多科研成果。”
“我们将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摆脱在高端网络安全科学仪器领域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张淼信心满满。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0日 02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