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本报记者 林丽鹂 齐志明
2025年02月05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江苏海安市一家商业综合体吸引众多消费者。 |
消费者在山东枣庄市一家商场选购手机,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
春节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推出一系列聚焦促消费和惠民生政策,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全国多地发放以旧换新补贴款,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激发消费活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
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如何推动相关工作?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聚焦需求,推动商品消费持续增加
“家里适老化改造,政府补贴了1万多元,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和扶手,铺了防滑地砖。”浙江杭州市民余波说。根据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细则》,2024年家庭适老化改造政府补贴最高2万元,家有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补贴。
一揽子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有效提振社会信心,增强市场活力。2024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更实惠。
“赶上搬新家,我挑了滚筒洗衣机、冰箱、灶具、油烟机、电视机5件家电,算下来,总共优惠了7000多元。以旧换新补贴真让咱老百姓得实惠。”河南信阳市平桥区平桥大道居民谢明明在当地一家电器专卖店选购家电时说。平桥区结合当地实际,对汽车、家电、家装和电瓶车的以旧换新补贴时间、范围、标准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惠及当地百姓。
2024年,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有力支撑了消费回升和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2025年,相关部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强化数智赋能,持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深入细致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风险防范,让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政策、享受实惠。
——市场供给更丰富。
“吃饭、看电影、看比赛都有优惠券,周末休闲有更多实惠的选择。”上海市民杨凡说。“消费券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大约15%的到店客人出示并使用了消费券,带动门店客流量增加。”海底捞火锅上海黄浦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店经理胡小征说。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各地纷纷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活动,促进消费回暖。北京宣布发放不少于3万张冰雪消费券,激发冰雪产业市场活力;上海发放“乐品上海”“乐游上海”等各个领域的分类消费券;杭州发放“食在杭州”餐饮专项消费券。多地紧扣热点推出特色消费活动,优化消费场景,丰富消费者选择。
——即时消费更便利。
接单、分拣、打包,交给外卖骑手……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一家便利店闪电仓,店长张伟每天能接到近200个外卖订单,他说:“我们店有3000多种商品,24小时营业,外卖30分钟送达周边5公里内的社区,满足居民即时消费需求。”
2024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支持帮扶中小微经营主体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提出,作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即时零售在畅流通、促消费、保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县域商业、现代流通、智慧商圈、引领新消费等领域的重要业态。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县域包含即时零售新业态在内的生活服务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42.1%,线上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长48.9%。
加强帮扶,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
“过去是凭感觉经营民宿,现在通过服务认证,对防滑、防撞、防火等设施查漏补缺,同时明确服务标准,扎扎实实提升了服务品质,吸引了更多游客。”新疆伊宁梵境民宿发起人董湘辉介绍,该民宿获得了“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民宿服务五星认证证书,认证对民宿的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在明显位置公示特色化服务项目的适宜人群、服务项目价格、注意事项等信息。
帮扶小微企业,提质升级促消费。餐饮、民宿是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者多为小微企业。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帮扶小微经营主体,持续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引导认证机构为小微企业减免认证费用近4000万元,同时帮助小微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激发了相关市场消费潜力。
关注特定群体,增加收入促消费。民政部2024年年底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保障好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春节期间,各地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及时了解困难群众期盼和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收到慰问金后,我买了护眼灯和羽绒服,每次使用都感到很温暖。”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居民李小雨说。春节前,陶然亭街道为辖区内低保、低收入等困难人员送去慰问金,用于生活消费。
释放政策红利,减轻负担促消费。近期,相关部门提出将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有助于其增加消费,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毕业前,国家帮忙承担助学贷款的利息,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有条件购买更多学习资料。”来自四川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刘晓静说。
增加后劲,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社会需求的转换,消费正在从实物型向服务性消费转型。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改善消费体验,提升消费结构。
——老有所养,增加优质老年服务供给。
“养老服务中心有老年食堂、心肺康复保健室,还有日间照料室、健身房、图书室、书画室等,配套设施完善,工作人员照顾周到。”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居民王开莲老人说。他入住的邹鲁鑫琦中医康养院,配有全智能康复设备,环境舒适温馨,提升了入住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我们坚持产业惠民,不断健全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让老人舒心、称心,让家属安心、放心。”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说。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
——幼有所育,提供多种形式托育服务。
坐落在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熙景和苑社区服务中心的小蜜蜂育儿园是一所公建民营的托育机构。“家门口的托育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栖霞区居民徐莹说。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旨在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托育整体负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托育需求。
——病有所医,群众家门口就医更有保障。
“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有专家看病。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很成功,我现在恢复得不错。”山东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闫桥村居民张秀英因意外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就近在淄博莲池医院做手术,术后第七天顺利出院。
“目前,我们已经与周边数十家居委会、卫生院、诊所、养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达成转诊机制,建立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和绿色通道,为老年人群体第一时间提供就医服务。今年,莲池骨科还将继续扩大服务半径,为更多的老年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持续提高骨科诊疗、护理、快速康复等技术能力,助力提升社会健康水平。”淄博莲池医院院长陈东风说。
各地区有关部门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大病救助制度,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加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推动服务下沉,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更有保障。
随着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付一凡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5日 19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