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持续优化生态、打造“公园之城”——

用三种颜色描绘美丽海口

本报记者  孙海天  董泽扬

2025年02月05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在海南省海口市大街小巷,有3种颜色最为常见。

  “小公园里种满了竹子和风铃木,满眼的绿让人舒心。”在龙华区中山横路的口袋公园,悠闲漫步的市民对这座由垃圾场改造而成的公园十分满意。

  “口袋公园集文化、生态、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便民且精致。”龙华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园林绿化是海口城市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海口市坚持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增绿与补绿结合,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在城市空间中“见缝插绿”,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废弃地、零碎地块以及房前屋后的边角地带,建设口袋公园。

  “开门见绿”“出门见园”,如今已成为海口市民生活中的常态。

  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可以参与“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巢穴清理、水葫芦打捞等公益活动;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学习红树林科普知识……越来越多的公园正承担起“第二学堂”的教育功能。如今,海口市已建成10公顷以上综合性公园21个、“口袋公园”174个,各项绿化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公园之城”初具规模。

  三角梅怒放、玫瑰花摇曳……在绿色底色之上,海口还有花红胜火。

  海口持续推广开花植物培育和应用,将斑斓多姿的开花植物广泛种植于城市公园、道路绿化等公共绿地。目前,海口园林绿化中使用木棉、美丽异木棉、火焰木、黄花风铃木等观花乔木近30种,观花灌木则有三角梅、鹤望兰、琴叶珊瑚等近50种。

  海口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其中最出名、种植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三角梅。

  步入万绿园,主干道两旁盛放的三角梅惹人注目。2024年,海南多次遭受台风侵袭,万绿园中的三角梅屡遭破坏,如今它们再次绽放,更加绚丽多彩。“三角梅有着顽强不屈的精神。”万绿园管理处主任李雯说,这与海南人的热情奔放、坚韧不拔不谋而合。

  海口市近年来大力推广三角梅的引进、种植和培育,目前已培育出绿叶樱花、斑红樱、波伊斯玫瑰等120余个新品种。2016年起,海口市每年举办三角梅花展,“赏花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年1月下旬,以“共享共富  乡村大花园”为主题的2025海口三角梅花展在三角梅共享农庄开幕,花展将持续至4月。“展览期间举办的花艺手工活动、舞台展演活动等,让更多人感受到三角梅之美。”海南省三角梅协会会长吴林桥说。

  作为一座面向海洋的城市,海口的城市名片之一便是大海与天空的蓝色。

  傍晚时分的海口湾,成群的白鹭掠过海面,不少游客举起手机拍下美丽的风景。“海口生态美、空气好,让人流连忘返。”来自北京的游客徐杨说。

  近年来,海口市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实施了包括“蓝色海湾”生态整治、西海岸岸线整治与修复、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等在内的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持续优化海口湾及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海口全年蓝天为353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随着海口湾沿岸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岸水质也得到提升,滩涂生物种类繁多,为鸟类觅食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付元宾说。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8年监测到“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过冬,白鹈鹕和小天鹅在海口市监测工作中首次被发现,花鳗鲡重现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海口湾入选第二批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海口市入选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美丽海口成色越来越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5日 07 版)

(责编:王潇潇、任一林)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