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放

国内文学馆携手走向数字化时代(文化中国行)

张珊珊 李祉瑶

2025年02月04日09: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游客在浙江文学馆体验数字交互式展览。
浙江文学馆供图

广东文学馆广东古代文学“海上明月”数字艺术光影空间。
蔡浩铨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我国文学馆加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省级综合性文学馆、市级文学馆、作家文学馆、各类主题文学馆等不断涌现,成为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新的文化地标。

文学馆的创建与发展,是近几十年的事。一段时间里,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枝独秀。1999年建成并开馆的河北文学馆是国内首家省级文学馆,位于山东台儿庄的贺敬之文学馆是较早建成的个人文学馆。

进入21世纪,各地兴起一股创建文学馆的小高潮。黑龙江、海南、湖南、安徽等不少省份的文学馆已建成并运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龙头,省级文学馆为主体,各类主题馆、作家馆为补充的行业格局。

2020年11月10日,全国文学馆联盟正式成立,全国文学馆连成网络,成为新征程下文化发展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2023年10月,浙江文学馆对公众开放;2023年3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所属茅盾故居修缮后重新开放;2024年4月,广东文学馆正式启用;2024年5月,香港文学馆开馆;上海文学馆“馆中馆”—巴金图书馆已于2024年年底向公众开放。多座文学场馆的落成与开放,为中华文学遗产的保护以及文学精神的传承,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些文学馆会有意识地与当地的美术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毗邻而建,形成集聚效应,相互引流,更好地服务公众。浙江文学馆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与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及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一起,组成浙江省内体量最大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广东文学馆坐落于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与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三馆合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表示:“一个地方的文学馆应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生活的‘小马达’。‘小马达’转得越快,当地文化之灯就会越亮。”

如何将“文学”变为“展品”,用好数字化手段讲好文学的故事,是文学馆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广东文学馆,展现晚清时期文人志士面对内忧外患而发出文学变革之声的数字舞台剧《文以新民》、沉浸式全景环幕视频《风起岭南  潮涌湾区》、广东古代文学“海上明月”数字艺术光影空间……文学之美与科技之炫的结合,让观众仿佛置身当时,感受以笔为戎、以文聚力的时代回音。

“我们将把文学场馆作为生态来经营,积极借鉴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全国文学馆联盟其他成员单位在数字化体验、文学内容与观众交互相结合的先进经验,谋划在大数据建设层面开展更多的合作。”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介绍。

在浙江文学馆,中国文学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落户于此,文学也从数字阅读、数字馆藏等简单的“电子化”,逐渐走向可感可用、共通共融的“数字化”时代。

《浙江通志·文学志》数字长卷上,浙江文学史的年表一览无余,扫描任意时间点的二维码就能获取智能生成的知识点文化短视频;以《兰亭集序》篇末名句命名的互动屏幕,点击不同年龄,就会看到7岁的骆宾王咏鹅、11岁的王阳明游览镇江金山寺、43岁的李清照“寻寻觅觅”、66岁的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浙江文学馆共同建设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既能较好地发挥文学馆保存文学资料的功能,同时又能用数字化手段,对文学资料进行活化应用,达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学史料,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的。”浙江文学馆馆长、浙江文学院院长程士庆表示。

做好地域文学、特色文学的史料积淀,是各级各类文学馆的重要使命。

文学辽军展示馆作为一座省级红色文学主题展馆,充分盘活红色文学和工业文学的资源。在口述文学史影音采集厅,活跃在不同年代的新老作家走进拍摄室,讲述“我和文学辽军”主题的红色文学故事。通过“作家回家”活动、《文学辽军》主题系列视频的制作,萧军、马加等一代代辽宁作家的经典作品、红色文学故事,集聚成内容翔实的数字档案与影像资料,将文学记忆更好地留存、传承。

上海文学馆于2024年11月25日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揭幕“馆中馆”巴金图书馆。这座以“巴金”命名的新型文化空间,体现人民作家与城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境界。以巴金为主体的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图书馆正在打造,致力让读者和研究者均可查阅、使用,也可以提供线上和远程服务。

(综合本报记者窦瀚洋、王云娜、胡婧怡、曹玲娟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4日 06 版)

(责编:彭晓玲、李枫)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