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青年毛泽东的一次从军经历

胡松涛

2024年12月25日08:22    来源:中国军网

“辛亥革命……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次重要讲话中的内容,记录于《毛泽东文集》。这里说的“七块二”,是银元,是当时士兵的薪饷。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8岁的毛泽东正在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10月的一天,一位革命党人到学校发表演讲,报告起义情况。毛泽东听了这个演讲,毅然决定投笔从戎。经过一番波折,毛泽东终于以“毛润之”的名字编入革命军,在驻长沙的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一名列兵。这是1911年的10月底。

后来,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谈到这段生活。他回忆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其余的都是一些庸碌之辈。”毛泽东说的铁匠就是当过铁匠的朱其升,矿工就是下过矿井的彭友胜。

毛泽东与彭友胜、朱其升同班,关系密切。彭友胜、朱其升都是老兵,对初入军营的毛泽东在训练和生活中都很关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见到朱其升时说起当年的情景:“我们在新军共同生活和战斗,虽只有半年,但记忆犹新,特别是你和彭友胜对我的照顾和帮助。当时,我带有学生气,对军队生活不习惯。你们像兄长一样关心我。”

当时,部队发给毛泽东一把“汉阳造”步枪,这也是毛泽东拥有的第一支枪。“汉阳造”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步枪,清政府从德国买来汉阳造步枪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从1896年开始由汉阳兵工厂生产该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俗称“汉阳造”。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军事家,鲜明提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他却很少摸枪。1964年全军大比武,神枪手宋世哲进行步枪速射课目汇报,创造了40秒40发子弹击落40个钢靶的骄人成绩。在现场,毛主席高兴地端起宋世哲的枪做了瞄准动作,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每月的7元饷银,对毛泽东来说是一笔很实用的收入。毛泽东向斯诺回忆说:“我的薪饷是每月七元……每月伙食费用去两元。我还得花钱买水。士兵用水必须到城外去挑,但是我是一个学生,不屑挑水,只好向挑夫买水。剩下的饷银,我都用在订报纸上,贪读不厌。”

有一天,毛泽东读《湘江日报》,忽然眼睛一亮。他回忆说:“当时鼓吹革命的报刊中有《湘江日报》,里面讨论到社会主义,我就是从那里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我也同其他学生和士兵讨论过社会主义,其实那只是社会改良主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然而,朱其升、彭友胜等人,还是更喜欢听他讲《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故事。朱其升回忆说:我当时有些听不懂毛润之讲的古文,不热心,听着听着,慢慢地睡着了,可他讲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张飞大战长坂坡”“孔明虚设空城计”“关公败走麦城”以及“宋江怒杀阎婆惜”“孙猴儿大闹天宫”等故事特别爱听;毛泽东口才好,边讲还边做手势,把我深深吸引住了。

天气转冷,冬训暂停。毛泽东利用空余时间,教朱其升等战友读书、写字。在毛泽东的辅导下,只读过3年私塾的朱其升大有长进,学会了写字、记账。朱其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10月见到毛泽东,回忆当年的情景说:“您像老师一样教我们读书,写字,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同南方革命政权举行了和平谈判。战争暂时结束了。不久后,毛泽东和朱其升所在的新军接到解散的命令,每个人发3个月的饷银遣散回家。毛泽东后来回忆说:“预定的战争取消了,南北‘统一’了,南京政府解散了。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上去。我一共当了半年兵。”

走出军营,毛泽东重新开始了求学生涯。他先是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了半年,晚上住在廉价的湘乡会馆。很快,他手里的钱花光了,家里又不供养他,自学的生活无法维持。毛泽东只好报考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的师范学校。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

半年的当兵经历,对毛泽东影响甚大。

求学期间,毛泽东一心扑在读书学习上,他把自己的笔记本命名为《讲堂录》。《讲堂录》残本上有这样一段话:“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尤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吾国士人既甚弱矣,则兵出于召募,而无赖鲜识之徒充其选,驱之临战,不待交而先溃,历年国受巨创者以此……”如此深刻的见解,自然离不开那半年当兵的经历。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之所以看好毛泽东,其中也与他这段经历有关。杨昌济说:毛泽东“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此,在中国革命的壮阔征程中,毛泽东由一介书生成为运筹帷幄、统领百万雄师的统帅,成为创新军事理论的伟大军事家……

(责编:刘圆圆、代晓灵)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