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廊桥忆乡情 碧波映新影(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2024年12月11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福建寿宁县福星桥。
  周 宏摄
  图②:浙江泰顺县文兴桥。
  陈赞玲摄

  12月5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东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木拱桥既是传统的交通设施,也是当地居民进行情感交流、开展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和建筑艺术。转名录的背后,是非遗技艺传承的持续加强,这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社会的关注,也离不开一代代工匠的付出。如今,福建和浙江多地不仅精心保护古廊桥,还在需要的地方修建新廊桥,古老的非遗技艺融入当代生活。

  ——编  者

  

浙江泰顺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曾家快——

匠心守护古廊桥

本报记者  窦瀚洋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美誉。全县境内现存完好古廊桥32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座。一座座木拱廊桥跨溪成虹,与自然相映成趣,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推开位于泰顺县泗溪镇的曾家快木拱桥工作室大门,工作台前,一人左手拿着木件,右手握着刻刀,正在拼装着廊桥拱架模型,他就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家快。这些年,由曾家快主墨建造的廊桥有20座,修复的廊桥有6座。

  出身于木匠世家,曾家快从小就在叠梁式木拱廊桥北涧桥边长大。29岁时,曾家快尝试利用传统榫卯结构复刻北涧桥,用木棍搭起廊桥模型。随后,他又耗费近3年,跑遍泰顺每一座古廊桥,观察内部结构,测量各项数据,整理绘制图纸,制成模型。“现在数据都已录入电脑,成了珍贵的数字资产。”曾家快说。

  最难忘的建桥经历,莫过于2017年修复文兴桥。那时,一场洪水冲垮了包括文兴桥在内的3座国保廊桥,曾家快扛起了修桥的担子。

  修复文兴桥时,从桥身望下去,落差近10米,桥下溪流湍急。“文兴桥的结构奇特,桥身左右不对称,与周边山水融合得天衣无缝,古人匠心独运,但这让修复难度成倍增加。”曾家快说。要做到“修旧如旧”,每个坡度都要精确,每个接口都要毫厘不差。“100多年前的桥,没有留存图纸,我们只能凭借多年经验去揣摩前人构思,图纸改了又改,还花了6个月时间整理木料。”他回忆道。

  2017年12月,文兴桥圆桥,曾家快作为主墨,执锤为廊桥钉上了最后一块桥板。正是这次难得的历练,为日后廊桥修复积攒下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把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下去,曾家快经常前往各大高校宣讲交流,还邀请学生到工作室实地参观。“保护传承需要融入生活、融入当下。”曾家快说,建造廊桥,不仅是为了营造风景,更是为了文化传承。

  

福建寿宁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郑辉明——

村里建起新廊桥

本报记者  施  钰

  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桥上建有廊屋供遮阳避雨,这便是木拱廊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现存有贯木拱古廊桥19座,是中国木拱廊桥保存完整的集中地之一。

  眼下,在寿宁县坑底乡东山楼村,造桥师傅们正为一架重檐歇山顶贯木拱廊桥铺设瓦片。“廊桥内设计了上二层亭顶的楼梯,可登临望景;挡风板仿古廊桥样式,防风防雨又美观。”这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辉明参与建造的第十三座廊桥,对他有着特别的意义,“父亲和大伯建了一辈子廊桥,在家乡建一座廊桥,是他们的梦想。”

  捐资修桥在当地被视为善举。郑辉明家的造桥技艺已传承9代人200多年,寿宁县的红军桥、刘坪桥、鸾峰桥与浙江泰顺的双神桥等廊桥,都承载着他们的匠心妙手。

  今年42岁的郑辉明,是一名成熟匠人。“干着干着,就难以割舍了,造桥已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郑辉明说,他爱听老师傅讲建桥的故事,听他们讲如何从生活中获取设计灵感;拱桥上梁时,他爱听村民们应和主墨师傅的号子;廊桥落成时,他还爱听村民们的夸赞。

  4年前,郑辉明的父亲准备在家乡建一座廊桥。但因资金不足,建桥项目被迫搁置。去年底,东山楼村募资重启建桥项目。“村民们自发出钱、出木料,大家都想建一座美丽的廊桥。”郑辉明说。

  寿宁县文体旅局副局长吴祖铭介绍,近年来,寿宁县积极加强传承人培育,开展技艺交流活动,扩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推广覆盖面。郑辉明也建立了技艺传习所,制作木拱廊桥模型,并走进博物馆、学校等地进行教学展演,让更多人了解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寿宁县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县内新建木拱廊桥20多座,受邀在县外新建7座,参与维修维护古廊桥8座。

  廊桥,是地域的联结,也是情感的寄望。生活欣欣向荣,廊桥古韵依旧,许多像郑辉明这样的匠人一直守望着廊桥、守护着匠心。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1日 13 版)

(责编:彭静、唐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