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廖运周率部在瑞武公路保卫战中三战三捷

陈平香

2024年11月12日08: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廖运周率部在瑞武公路保卫战中三战三捷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廖运周率六五六团参加(昌)武(昌)公路保卫战。其间,他以机动灵活的战术,连续在小寨贤、茨芭山、小坳三次伏击日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成就了抗战史上的一段传奇。

  全面抗战爆发后,廖运周率部走上战场,和日军多次血战

  1928年,廖运周受中共中央军委的指派,到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地下党工作,自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伏”生涯。其间,他遵照党对兵运工作的指示,在国民党军队的进步军官中积极发展党员。他奉命长期隐蔽,只与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兼军事部书记朱瑞单线联系。其间,廖运周努力取得国民党军政首脑的信任,因而职务也不断地得以晋升。每当部队开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通过中共北方局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向党组织输送有关情报。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廖运周随部队走上抗日最前线,与日军多次作战。9月,廖运周率部受命在正定阻击日军。10月1日到10日,该部英勇阻击日军9天。此后,廖部改编为第一一〇师第三二八旅第六五六团,廖运周任上校团长。

  1938年2月,廖运周率部开赴安徽蒙城,作为第五战区的机动部队,参加徐州会战。他曾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小寨贤、茨芭山两次战斗,连夺敌人辎重队

  1938年6月,日军大举从安庆登陆,随后兵分三路向武汉杀来,武汉会战就此拉开序幕。大战打响时,刚从徐州战场撤下来的廖运周部被调到永修,参加瑞(昌)武(昌)公路保卫战。廖运周得到的任务是:沿公路开展“运动战”。

  1938年9月中旬,日军沿公路向西进犯。当时,瑞昌到龙港这一段公路正处江西、湖北交界处,两侧全是高山。廖运周率部在山上布置了兵力,以图层层截击,阻敌沿公路前进。在战斗中廖运周发现,日军一般把攻击重点放在抢占中国军队固守的山头阵地。战斗打响后,日军往往依仗其强大的炮火对中国军队防守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给中国守军造成很大伤亡。而日军一旦占山头阵地便停止轰炸,其后续部队就向前推进一段。廖运周掌握了敌人这一规律后,便采取了相应的作战措施。

  廖运周先派出1个营固守在小寨贤山头阵地。日军发现中国军队的阵地后,便像往常一样调动炮火去进攻。由于廖部驻守部队依托险要的地形筑起坚固的工事,日军虽然集中优势火力,但在短时间内无法攻破,双方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廖运周见时机已到,随即派出1个营包抄日军后路,攻击日军的后卫部队。由于日军在前几天的攻势中屡屡得手,产生了轻敌心态,其后勤辎重只派一个骑兵中队防守。当廖运周的突击营突然冲上公路的时候,负责防守辎重的敌人还都骑在马上,伸着脑袋向战场方向观看前方瞬间打得死伤惨重,根本无法阻止起有效的抵抗。廖运周指挥部队很快将这股敌人击溃,乘势夺取了日军辎重。正在进攻小寨贤山头阵地的日军得知后方被袭,也只得逃走。

  日军在小寨贤吃了败仗后,开始重视辎重部队的保护。他们将辎重营的护卫作战部队提升到两个中队,其兵力规模基本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作战营。

  廖运周得到侦察兵的报告后,再次调整了战术,他命令一个营埋伏在茨芭山附近茂密的树丛里。部队的埋伏地点距离公路有几十米远。战斗打响后,廖运周率部和敌人略作接触,随即向后撤走。日军随后追来,到达茨芭山附近时,见前方树林茂密,害怕有埋伏,于是向树林胡乱射击,进行火力侦察。廖运周命令部队隐忍不发,继续待击。日军火力侦察良久,以为这一带不会有中国军队埋伏,便大胆通过,后面的辎重队也跟了上来。

  当日军辎重队进入伏击圈后,廖运周一声令下,中国军队用机枪进行猛烈射击,打得敌人纷纷落马。乘敌人慌乱之际,廖运周指挥部队发起冲锋。战士们冲出密林,一面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一面冲入敌阵,将日军护卫部队拦腰截断。经过激烈的短兵相接,廖部击溃日军,再次成功夺取了日军辎重。与此同时,前方的日军主力试图回头救援辎重,却也遭到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只得迎战。不妨廖运周在夺取日军辎重后,率部从背后杀来,和前方大部队前后夹击。日军顿时全线崩溃,狼狈突围逃走。

  把小坳变成日军装甲部队的“坟场”

  两次战斗后,上级发来指示,要求廖运周团后撤三十里布防,廖运周立即率部随大部队西撤。晚上6点钟左右,廖运周率部来到了一个叫作小坳的地方。小坳位于箬溪以西,是两山之间的一个坳口,往西行进三十里就是幕阜山,处在鄂赣交界处。在山下,一条公路环绕小坳而来,由于地形原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S”形弯路。这个“S”形路外侧是河,里侧则是高山,在中间是座10几米高的小高地。

  廖运周见地形如此有利,便决定在这里设伏,打击沿公路追来的日军。就在此时,廖运周得到报告说,要他们接手另外一支部队留下来的军火库,里面存放着1万发迫击炮弹。

  廖运周闻讯后大喜,但认为第六五六团只有迫击炮8门,不足以发挥炮火的威力。为了加强火力,他立即向附近的友军借来4门迫击炮。鉴于日军追击部队拥有大量坦克,廖运周又前往第十八军军长黄维处,希望借用反坦克炮。黄维和廖运周为黄埔军校同学,当即答应借给廖运周1个炮兵连和4门反坦克炮。

  随后,廖运周立即赶回小坳布防:经过仔细观察,他精心选择了一处伏击地点,将火炮布置于道路两侧,炮口对准公路拐弯处;把团指挥所就设在了中间的小高地上,以利指挥;又命令每两三个步兵携带一箱迫击炮弹,一旦战斗打响就手投迫击炮弹杀敌。

  当廖运周结束布防后,日军部队沿公路赶来。日军虽然在此前有过两次被袭“经验”,但认为中国军队没有反装甲作战经验,就算被伏击,也不会有什么损伤,于是把坦克、装甲车放在最前面开路。

  随着天色转黑,日军先头8辆坦克驶入伏击圈。当夜月光明亮,公路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廖运周见状,立即下令反坦克炮开火。在二三百米的距离上,反坦克炮百发百中,当场击毁为首的敌军3辆坦克。余下的5辆日军坦克大乱,立即倒车后退。但此时日军的汽车队和马车队也已经随后跟了上来,造成堵塞。

  廖运周立即命令所有火炮一齐开火,一排排炮弹落入密集的日军中。敌人挤在一段仅仅3米宽的公路上,完全成为中国军队的活靶子。3千米长的公路,到处都是被迫击炮弹击中后燃烧的火光。被炮击15分钟后,日军头目终于搞清楚了情况,命令全军后撤,但此时部队已经乱了,命令无法执行。经过1个小时的“被炮击”,日军才开始从混乱中逐步恢复过来,狼狈逃出了伏击圈。此战,廖团官兵将近打出5000发炮弹,战后,很多人累得两只手都无法举起。由于战斗当时已进入黑夜,进犯日军从战斗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几乎没有进行过反击。整个战斗中,廖运周团没有一名官兵伤亡。

  此战,廖运周率一个团,击毁日军20余辆坦克、装甲车,数十辆载重汽车,歼灭日军400人。这场伏击战的胜利很快便在武汉外围各战场上引起了轰动效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特别嘉奖令,称赞廖团“战果辉煌”。

  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正式结束了潜伏生涯,率部起义,所部被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廖运周任师长。后来该师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西藏等战役。1949年9月,廖运周获一级解放勋章;受邀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廖运周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等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祖国统一大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湖南文史研究者)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