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

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刘 渊 董思怡

2024年10月30日09:11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迭代动态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技术变革,而且有助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当前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以“人工智能+”驱动科技革命,加速技术能级跃升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数据作为新要素,建构新连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不仅能建构起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新连接,还能以其纽带作用,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的价值链联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要素正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引领传统生产方式向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以及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管理等方式转变,破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算法作为新内核,生成新知识。算法是智能技术创新演进的关键所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内核。算法持续创新与突破,有助于创造与获取新知识、重塑人类知识生产与思维方式。在大数据、脑科学、超级计算等前沿科学与技术的交互协同下,算法展现出自学习、自训练、自优化等重要特征,符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算法不仅在技术层面通过聚合与迭代,以概率模型实现机器决策,更在知识层面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构,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向决策智能、自主智能跨越式发展,不断培育出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

算力作为新载体,释放新价值。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发挥取决于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程度,而算力作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载体,能够支撑新质生产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作用,释放新价值。算力已成为继热力、电力后的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生产力,不断突破传统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延伸,为海量数据资源与复杂算法的价值释放提供强大支撑。我们可以进一步借助算力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存储与分析,耦合数据与算法,构筑起“人工智能+”的有机整体,不断提升知识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增加单位投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以“人工智能+”引发组织变革,推动管理范式转变

“人工智能+”是一场波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生产力渗透到生产关系的全方位科技革命,重塑组织全过程各环节,为组织变革提供全新管理范式。智能技术从组织化迈向社会化应用,不仅体现在组织生产效率的优化,更体现在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推动管理范式转变,以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提升生产效率,拓展服务场景。人工智能的业务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宽,在制造、能源、服务等重点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极大激发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在制造业领域,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分析和预测,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能源领域,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分析电网负荷和使用需求,能够实现能源最优分配与存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服务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响应服务,还能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效率,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重塑生产关系,激发主体活力。“人工智能+”能够重塑生产关系,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泛在化的数字连接,加强主体间的交互联动,打破传统生产组织的界限与信息壁垒,加速组织形态灵活化、虚拟化、平台化,使主体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人与人、组织间的合作更加透明高效,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强化,催生出主体间全新的交互能力,构建起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的生产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专业性,推动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动态响应市场。“人工智能+”带来新技术迭代下的管理逻辑转变,即从由外向内的被动响应转变为由内向外的主动感知,通过这种转变,管理者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推动组织变革创新。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往往依赖人力与手工操作,而智能技术的引入赋予组织高效实时处理数据、分析信息、作出精准决策的能力,使组织能够主动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增长点,在市场中占据先机。例如,基于供应链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等,提升组织运营效率。

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变革,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涵盖了从基础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落地的一系列环节,推动了技术创新进步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主体、丰富资源、高效机制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与促进的有机生态,通过持续增强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引领产业智能跃升。

产业优化布局,完善资源配置。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加速培育,正在成为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并非简单的产业计划,而是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基于价值共识与相互协作,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产业整体效率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将产业生态系统中无序混沌的要素进行整合,使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创新资源在系统内配置得更加合理,从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良好产业环境。

产业智能升级,提升附加价值。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人工智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以追求规模化生产为主。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特性,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显著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例如,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式,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化转型,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性创新生态,助力传统生产力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新质生产力跃升。

产业跨界融合,实现生态协同。生态系统的形成不仅依托技术的集成创新,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催生出以数据共享、平台开放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圈。“人工智能+”作为创新技术的集合体,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和数字化平台优势,促进不同产业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产业融合。应通过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产业生态,加速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分别为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