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周光召与黑石山聚奎中学

庞国翔

2024年10月23日08:3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周光召与黑石山聚奎中学

  2024年8月17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9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同志与世长辞。这一噩耗传到重庆市江津区的聚奎中学,教师们回忆起23年前周光召副委员长冒雨访问母校的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中学时光。60年过后,他又回到母校,看望并勉励母校师生……

  转学到聚奎中学

  1930年,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上的聚奎学校办起中学,彼时著名爱国诗人、《婉容词》作者吴芳吉在成渝等地大学执教,闻讯后多次写信为母校物色教师。他极力推荐挚友吴宓的门生周光午。早在1925年清华大学建国学研究院时,吴宓是院主任,周光午被聘为助理员,所以周光午也算是吴宓的学生加同事。吴芳吉的来信介绍了周光午具有“诚信忠实,言行一致”的优点。

  1936年至1941年,周光午执掌聚奎中学。他除当校长外,还兼任“公民”课教员。周光午在教育界很有名气,把聚奎中学搞得风生水起。他给家里写信,建议把年少的堂弟周光召带到聚奎中学初中部,跟随自己求学。

  周光召的家人几经考虑,想到周光午不仅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知识渊博,而且为人正派,加上又是家人,于是就同意周光召转学到聚奎中学。

  周光召原来上的是初中二年级,来聚奎中学后插班进入中14班学习。在聚奎中学,周光召在既是校长又是兄长的周光午的严格引导下,勤勉读书、成绩优秀。他与普通的学生一样,除学习外,每天坚持出早操,参加教室等的卫生打扫,每周都坚持学校的义务劳动。

  周光召最先住在学校的学生寝室里,生活用品都与其他同学一样,并没有差别。当时条件很差,学生集体寝室根本没有用药水消毒,臭虫跳蚤很多。周光召住的第一天晚上,全身都被叮起红疙瘩,奇痒难受,一周后才消除转好。

  当时学校十天半月才吃一回肉,周光午六七天叫他到家里吃上一次饭,饭桌上当然会有一点肉。周光召也由此学会了“打牙祭”这个四川方言,因为他常到周光午家“打牙祭”。

  尽管有一个当校长的兄长,但周光召从不以此为傲,他在学校的人缘很好,对人和蔼谦逊,课余时还很喜欢拉着同学下象棋、军棋,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的演讲等活动。

  周光召特别喜欢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遇到难题他一定会认真做,一旦做出来了,就在同学中交流经验。一次物理考试,老师龚蔚如出了一道题,要求证明V=IR。这本来是书上的例题,周光召可以照书作答,但他却运用别的方法求证了出来。龚蔚如老师常把周光召的试卷拿到课堂上大加赞赏,从此周光召的名声在聚奎中学不胫而走。

  “老校友好!”

  新中国成立后,周光召取得了无数傲人的成绩。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20世纪80年代后期,聚奎中学的老校长罗昌一编写校史,在他和时任校长石怀湘等的牵线搭桥和努力下,聚奎中学终于与中国科学院取得联系。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虽然离开聚奎中学四五十年,但他对母校依然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曾委托中国科学院办公厅转达对聚奎中学师生的问候,并祝愿聚奎中学越办越好。1994年10月,周光召在北京专门为聚奎中学手书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校训。学校将其镌刻于一教楼对面的石壁上。

  聚奎中学师生希望老校友周光召能回母校来看看。

  这一天终于到来,2001年11月18日,73岁高龄的周光召及夫人来到白沙镇黑石山上的聚奎中学。

  作了简单一番介绍后,大家走过一个内坝,进入书院会议室,在此进行了简短的座谈。周光召说:“聚奎中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要进一步办好,办成重庆的知名学校,全国的知名学校……”座谈时间很短,结束后大家一起走出会议室。

  本来聚奎中学是准备好宣纸和笔墨的,校领导希望周光召能给现在的学生写几句勉励的话。但工作人员失误,宣纸没有打开。因时间紧,此次没有留下周光召的墨宝,老师们感到有些遗憾。但周光召在签名册上认认真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下日期。本来这事可由随行人员代签,但他还是自己签了。可以看出周光召的严谨和认真:这是母校,学生回来了,得自己签名才是……

  走出书院会议室大门,周光召与大家一起冒雨游览校园。聚奎中学是全国有名的景区学校,校内奇石怪石、名花名木多,并有楼阁水池等。周光召一行到了饮水思源池后,就在校友楼的礼堂内与聚奎中学的领导及人员进行合影。接着他们到了一教楼的小坝前,坝前如削的石壁上镌刻着他曾题写的校训——“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一教楼的学生都挤在教室窗前或走廊上,热情鼓掌和高喊:“老校友好!老校友好……”老校友周光召一边向大家挥手、一边走上前去与走廊上的学生握手。他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

  老校友的鼓励

  天虽下着小雨,但并不影响兴致。周光召虽然离开母校近60年,但当年的往事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一甲子弹指一挥间,虽物是人非,但许多事仍记忆犹新。

  周光召问副校长曾德平:“现在学生宿舍里还有臭虫吗?”曾德平回答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治理,臭虫跳蚤早没有了。”周光召看着眼前优美的校园、整洁的卫生环境,感到非常满意。也许他刚才正回想起当年他在此求学时的艰难与困苦。新旧两对比,变化犹如两重天。

  周光召还参观了校园内的景观石柱楼、川主石、九曲池、函谷等。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一棵小树主干斜长路旁。他经过此处时,并没有用手去推拉树木,而是侧身弯腰而过。他深知母校是个景区学校,一些景区的走道上也有少许名贵树木,虽有些占道,但也是不能随意损坏的。

  时间过得很快,大概上午11点,周光召一行就要离开母校。大家又回到校园内的书院大门处,周光召再次嘱托大家:一定要进一步办好聚奎中学,将其办成重庆的知名学校,全国的知名学校!

  老校友周光召对母校的关心,将永远鼓励着聚奎中学的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本文作者曾任重庆市江津区委党史办副主任、区文联主席)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