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赣水那边红一角”

——走进湖南湘乡黄公略故居

徐言

2024年10月06日09:25    来源:学习时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公略是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的红军将领。他曾领导过平江起义、参加过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湘鄂赣苏区的重要开创者、“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1931年9月他牺牲后,毛泽东曾写挽联,“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并将他誉为“飞将军”,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少年立志

从湖南湘乡市中心出发,路过热闹的村镇和绿油油的稻田,跨过50多公里山路,隐匿在高山中的黄公略故居就会显现出来。黄公略故居原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之后毁于战火,20世纪80年代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修缮。现存的遗址是一座一进一横的土木结构平房,有大小房屋14间。自大门进去,从左到右参观,可以回顾黄公略短暂却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由于故居是黄公略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因此故居左手边的几个房间有大量记录黄公略幼年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文物。筻口黄氏家谱介绍了黄公略家族在故居生息、繁衍的情况。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一位名叫黄显琼的青年见到故居附近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便在此定居,后人耕读传家数百年。1898年,黄公略出生。在父亲黄秀峰的引导下,黄公略从小就学习新文化、上新学堂。在故居生活期间,黄公略先后在峒山庙小学、双峰高等小学、永丰新学堂读书。

学习期间,黄公略对现代军事最感兴趣,并萌发了参军报国的想法。而这一想法转变为行动,与他的二哥黄星远有很大关系。透过陈列在故居中黄公略写下的《书烈士星远轶事》一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黄星远致力民族解放事业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看到他忠心报国的精神对黄公略的深刻影响。该文记载,临终前的黄星远虽然已奄奄一息,但仍不忘勉励年幼的黄公略:“吾为国殒,尔年幼勉之,能保祖国于不亡,吾无憾矣!”在家乡学习期间,黄公略还目睹了大量普通群众受到当地土豪劣绅欺压的事件,这也让嫉恶如仇的黄公略逐渐意识到只有参加革命,才能改变旧社会。因此,多重影响下,黄公略最终立下了军事救国、革命救国的伟大志向。

高举革命义旗

由于湘乡是湘军基地,黄公略参军的第一选择便是湘军。故居墙上悬挂的一张黄公略身穿军装、头戴军帽的半身照就拍摄于他入伍湘军期间。大革命爆发后,黄公略所在的湘军部队又被编入北伐军。因此,故居中还陈列了一些北伐时期黄公略使用过的军帽、制服。而北伐期间,为了培养革命军事力量,黄埔军校计划从北伐军中挑选一批优秀军官到高级班学习。志向高远的黄公略闻此,毫不犹豫报名了。故居中陈列的《共产主义的ABC》一书见证了他在黄埔军校学习的岁月。

在校期间,黄公略接触了大量共产党员,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假日常去广州生活书店阅购一些进步人士的著作”。故居中一张广州起义司令部旧址照片,记录了1927年底的广州起义事件。1927年12月11日,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了广州起义,但是因敌众我寡,起义最终失败。其间,大量支持革命的广州群众惨遭屠杀。危急时刻,黄公略不顾黄埔军校领导阻拦,投入了保护群众的战斗。

经此之后,黄公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群众奋斗的党,中国革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便主动要求入党。入党后,他与彭德怀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故居中陈列的两首诗——《黄公略赠彭德怀》《彭德怀回赠黄公略》,见证了这场伟大战役的全过程。其中,《黄公略赠彭德怀》提到,“广暴失败旗帜在,树立红军苏维埃。旅沪武岳语弃市,乌云蔽日只暂时”,指的就是1928年初黄公略前往湖南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一路上的见闻以及他对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经过观察,他还指出“锦绣洞庭八百里,四江精粹在湖滨”,认为湖南省平江县附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具备举行起义的条件。之后,他与彭德怀促膝长谈,确定了举行平江起义的方案。由于决策及时,平江起义很快取得了胜利。平江起义的旧址位于今天平江县天岳书院、普爱医院等地。透过故居中多张关于起义旧址的照片和油画,我们似乎还能听见当年战斗的枪声。

平江起义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让革命义旗在湘赣边界高高举起。之后,由于湖南军阀力量强大,起义结束后,黄公略决定转战江西。

建功湘鄂赣苏区

在转战江西的过程中,黄公略重组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故居中陈列的一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成员表》,详细记录了红五军主要领导人名单。黄公略作为红五军书记领导的军事整顿不仅增强了红五军气势,还明确了向井冈山一带转移的战斗方针。故居中陈列的嘉义起义旧址照片、浯口镇旧照片、月池塘旧址照片、五龙山战场遗址照片等记录了黄公略率部转战湘赣边界的艰辛过程。

1930年初,活跃在赣西南的红二团和红四团扩编为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在整训红六军过程中,他要求同时抓好军队的思想和军事教育工作,还发布了《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故居就完整陈列了这份布告。布告为黄底红字,指出红六军的革命目标——“实行武装游击,肃清地主豪绅。彻底分配土地,给予贫苦农民”,要求红六军“所过秋毫无犯,纪律特别严明”。

整训过后的红六军战斗力大增,不仅为湘鄂赣苏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军事保障,而且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屡建奇功。故居中陈列的毛泽东所写的《蝶恋花》,就大赞“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而沿着这首《蝶恋花》往故居右边房间继续参观,还可以看到黄公略带领红军取得龙冈大捷等军事胜利的相关文物资料。

走到故居的最后几个房间,苏区时期江西东固六渡坳、公略亭等遗址的照片便大量出现。它们似乎无声诉说着这位革命将领在1931年9月15日第三次反“围剿”战斗过程中不幸牺牲的经过。而正是由于黄公略牺牲时处于激烈的反“围剿”战争中,红军部队需要不断转移,不具备好的埋藏、纪念环境,因此多年来他的遗骸埋在何处才成为一个谜。2022年8月,经DNA技术鉴定比对和专家论证,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发掘的疑似骨骸被确定为黄公略遗骸。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军事将领,今年9月25日,黄公略烈士安葬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这位为新中国成立抛洒过热血的伟大烈士入土为安,不仅是对革命者及其后人的慰藉,也将让他的革命精神永存。

(责编:刘圆圆、陈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