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14: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拉萨出发,沿着318国道向西南行驶,可以看到一个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村庄。这里鲜花盛放,干净整洁的藏式小楼沿着街道依次排开。“幸福驿站”中,藏族老阿妈正唱着民歌《北京的金山上》……
这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近日,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来到三有村,探访这座位于拉萨河畔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筑牢一线“战斗堡垒”,易地搬迁脱贫有速度
何谓“三有”?有房子、有健康、有产业。
2016年,在拉萨河畔达嘎乡,一座新村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建成,并被命名为“三有村”。这是西藏建成的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面积999亩,2021年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三有’寄托了大伙儿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村党支部书记桑珠曲培说。
三有村始终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工作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一线“战斗堡垒”,不断夯实治理根基。
在三有村,“党员中心户”上联党支部、下联党员、服务群众,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家门口”讲透政策、收集诉求、解决矛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进三有村。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摄
14名干部作为“网格帮带员”,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专干”模式,联合辖区党员中心户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工作,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内驱力”。
村委会整合培训资金,组织开展就业培训班。帮助贫困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在家门口学习技术,树立了自强、自立意识,让搬出来的群众有事干、能致富。
8年来,三有村的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绘制了一幅全新画卷。
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有广度
走进三有村的“小康车间”,色彩鲜艳的藏式门帘、桌布、唐卡等手工艺品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卓玛民族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们正在赶制订单。
卓玛民族服饰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正在制作手工艺品。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摄
“为了提升销量,我们开辟线上销售渠道,还聘请了村里的年轻人直播带货。”合作社负责人琼次仁告诉记者。
24岁的巴桑就是其中之一,带货半年来,她已经有了1万多名粉丝,现在平均一天能销售20多单,一个月的收入超过5000元。
“三有村产业项目实行股份合作制运营,按照‘合作社+贫困户’股份合作形式,管理运营奶牛养殖合作社、藏鸡养殖合作社、特种种植合作社,全村712人全部入股并参与分红,2023年全村分红69.1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桑珠曲培说。
三有村集体经济实现从2021年的67万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59万元,解决了群众就业445人次。村里人均收入也由刚搬迁时的3000多元增长到目前的20700元。
经济好起来,村民幸福指数也高起来。三有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中重要支撑作用,利用村集体经济进行基础设施改善与人居环境整治,年均投入8万余元用于村主干道及农户水、电、讯、网改造完善,2023年至2024年投入38万元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老有养、幼有依,“幸福驿站”建设有温度
三有村,不止要“富起来”,还要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护”。
三有村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工作,着力解决村民的生活、医疗、教育等民生难题。2020年7月,养老驿站开始运营。2023年,在江苏省援藏资金的进一步支持下,三有村对“养老驿站”进行了改扩建升级,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集养老和托幼一体的“幸福驿站”,开启了崭新的养老护幼模式。
每天上午9点过后,“幸福驿站”就热闹起来了。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得到免费的日间照料,工作人员会根据老人个人身体状况提供一日三餐,随时提供甜茶、酥油茶等。同时,村医每天准时为老人测量血压,详细了解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有村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人民网记者 黄玉琦摄
“以前自己一个人在家很不方便,来了幸福驿站之后,什么都有人管,身体好,吃得好,住得好,里里外外都好!”说到这里,92岁的藏族老阿妈德庆曲尼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每天都会来到幸福驿站,看看电视,聊聊天。去年11月,医院还免费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
“这里聘请了2位本村的妇女,为23名老人全天提供休闲娱乐、健康保健、医疗咨询、营养配餐等日间照料服务。”三有村驻村第一书记花德玛啦介绍。村里还设有后勤保障、志愿者服务队,由双联户组、党员组和妇联组组成,党员义工、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服务管理。村“心连心”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助洁、助浴等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四下基层”包联单位资源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三有村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科学育儿辅导、亲子关系培养,老年人红色阅读、文艺演出、普法宣讲、健康知识讲座、义诊查体等活动,将“幸福驿站”日益打造成为“一老一小”的温馨乐园。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逐步成为现实,三有村在实现更高水平的“三有”承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黄玉琦、闫嘉琪、实习生李蕙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