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分享

“百姓的笑脸是治愈我的良方”

——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宗仁

2024年08月09日08: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去年6月,听说李宗仁驻村期限将满,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的乡亲们不舍极了,十几位村民代表自发前往县委组织部,请求组织将李宗仁留下。大伙儿都说:“李书记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干事的好干部,吊堡子离不开他!”

百姓的极力挽留离不开李宗仁的倾情付出。自2015年驻村以来,李宗仁用一颗为民真心,扎根一线苦干实干,为罗台村、黄石村、吊堡子村等地百姓,解决了多个“老大难”问题,摘得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村帮扶工作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

“李书记就像我们村里长大的一样”

2021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同心县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助理李宗仁来到县城55公里外的吊堡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听说新来的书记是个检察官,吊堡子村的村民不太看好。“八成是来镀金的。”大家冷眼旁观、不愿交谈,有人直说:“驻村工作队嘛,都是‘走的客’,不能指望。”

面对村民的质疑,李宗仁并不气馁。之前在罗台村、黄石村的驻村经历告诉他,打开工作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扑下身子,用行动证明自己——

村民不愿交心,他便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并利用摄影特长,走家串户给村民拍全家福;雨天田里受灾,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鞋一脱就下地,和村民一起抢救庄稼;枸杞采摘时节,村民中午没时间回家,他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午饭……

慢慢地,吊堡子村的老百姓发现,“新来的书记不大一样,是个体恤民情的”。身为村里的网格员,村民李万清对此深有感触:“听说村民李岩家有7个娃娃、生活困难,李书记前后跑了十几趟,不光帮着申请补助,还自己掏钱给李岩补贴家用,他把村里的事都放在了心上。”村民马如森也有同感:“李书记很少在办公室坐着,天天跟老百姓在一块,就像我们村里长大的一样,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

如今,走在吊堡子村的田间小路上,男女老少熟稔地招呼着李宗仁,再也不是初见时的模样。采访间隙,不时有村民发来消息,喊李宗仁去庄稼地里唠家常。“老乡们都很质朴,只要付出真心,就能换来乡亲们的真情。”李宗仁笑着说。

“尽力做点让老百姓高兴的事”

一次走访中,李宗仁了解到,吊堡子村虽位于干旱山区,却逢雨必涝。每到下雨天,村民家里、牛棚羊圈中水涝成灾,枸杞、玉米地里全是淤泥,全村470户村民中,有145户常年受灾,严重影响着生产生活。

“家里地势低,在这住了50多年,每年一下雨,院子、牛圈里全是水。”提起这些年的遭遇,76岁的村民马占柱苦不堪言。然而,由于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等原因,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

怎么解决问题,让乡亲们不再受灾?自了解情况那天起,李宗仁便开始思考。2022年7月,吊堡子村突降暴雨、暴发山洪。当时,大雨未停、积水漫膝,受灾群众已撤离到安全地带,李宗仁不顾安危,扶着周边院墙、顺着水流方向,慢慢靠近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拍下现场情况,回去后第一时间将视频资料向有关部门反映。

李宗仁的极力推动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很快,县领导带队到村调研,多部门现场沟通,确定了吊堡子村1495万元的防洪工程。项目启动后,村民们喜上眉梢,李宗仁更是三天两头往工地跑,紧盯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一年后,防洪堤建成,困扰村里几代人的烦心事终于解决。

“防洪堤就像党的怀抱,把吊堡子村紧紧抱在怀里,保护着老百姓。”想到往后不再受灾,马占柱难掩激动,反复说着:“多亏了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

百姓的认可让李宗仁为大家办实事、谋福利的心更加坚定。由于过路的农用车辆和大型车辆较多,吊堡子村原有的4公里主干硬化路已被压得粉碎。李宗仁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多次向镇党委反映情况,多方合力争取县交通局的项目支持,将损毁道路铺设成了柏油路。

看着路一天天铺好,村民李文国喜在心中:“以前路窄不说,还有很多30多公分深的坑,不光会不了车,碰上雨雪天,车胎陷坑里就出不来。现在路宽又平,去哪都方便。李书记来了,村里整体面貌都改善了!” 

“我是从农村出去的,我想尽力做点让老百姓高兴的事。”从罗台村到黄石村,再到如今的吊堡子村,一路走来,李宗仁实干为民的决心只增不减。而这种干劲儿也感染带动了村“两委”干部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李书记坚持走村入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想尽一切办法为村里办好事,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村里的干群关系也越来越好。”近两年村里的变化,让吊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如喜十分感慨。

“老百姓需要我,我得留下”

今年56岁的李宗仁身体并不好。他的胸腔里装着2个血管支架、1个心脏起搏器,衣兜里常年带着速效救心丸。

2023年6月,李宗仁驻村期满,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他打消了继续驻村的念头,准备返回原单位工作。然而,面对村民们一次次的挽留,他再次动摇了,“村里的苦水枸杞还没发展起来,老百姓需要我,我得留下。”

原来,李宗仁心里始终惦记着吊堡子村的产业发展。吊堡子村种植特色苦水枸杞已近30年,村民们经验丰富,但由于缺水、品种老化、销路少等原因,曾经的万亩枸杞如今只剩800多亩。“90年代村里光景很好,邻村的村民都过来打工,现在产业发展不好,变成吊堡子的村民去邻村打工,老百姓心里不好受。”

为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驻村以来,李宗仁想方设法发展特色枸杞产业——为村民申请贴息贷款,积累种植本金;改良枸杞品种,将老化树木更新换代;发动亲朋好友推广特色枸杞,寻找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在他的推动下,村民积极性逐渐提高,目前已新增种植枸杞100余亩,“下一步要争取建个蓄水池,解决灌溉问题!”

“百姓的笑脸是治愈我的良方。”李宗仁常这样说。驻村伊始,妻子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抱怨过几回。一次,李宗仁在入户途中,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在县医院住院期间,村民们自发前来看望他,看到村民马敦双的身影,病床上的李宗仁对着前来探病的上级领导脱口而出:“这是我们村的马敦双,他的大病医保问题您多费心。”闻言,正俯身给李宗仁掖被角的马敦双落了泪。这一幕让妻子动容,此后少了几分埋怨,多了几分理解。

曾有人问李宗仁:“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跑到这么远的山村里,你不后悔吗?”

“人的一生有无数选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选择驻村,是我最执着最坚定的一次,我不后悔。”李宗仁答得坚定。(本报记者 孙家琪)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