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开出一条新路来

2024年07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跨越伶仃洋,让“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跨越伶仃洋,让“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奔涌珠江水,浩瀚伶仃洋。

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将深圳、中山两地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向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性举措,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路的时代重任,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崭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30分钟,也是冯方丹从澳门到横琴的通勤时间。这位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派,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担任副局长。交通的便利、通关的快捷,让她可以每天驾车往返。

“早上8点10分从氹仔的家里出发,9点前就能在横琴开工了,甚至比珠海市区的同事过来还要快。”冯方丹说,自己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了20年,很荣幸见证合作区的成立并参与其中。

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2009年决定开发横琴,到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横琴发展持续赋能。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已是大道纵横、高楼林立。

记者在横琴口岸附近的励骏庞都广场看到,采用葡萄牙曼努埃尔风格打造的商业综合体人流如织,不时有内地和澳门车辆出入,澳门糖水、潮汕海鲜、新疆烤串等特色饮食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广场往西4公里,便是粤澳两地携手建设的首个综合民生工程——“澳门新街坊”项目。

“我们支持‘澳门新街坊’卫生站参照澳门卫生中心模式管理和运营,允许澳门医护人员在卫生站执业、使用在澳门已上市的部分药品,面向澳门居民提供与澳门同等的基本医疗保健等服务。”冯方丹介绍,“澳门新街坊”项目有序对接澳门教育、医疗等民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拓展了澳门居民的优质生活空间。

坚持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联合组建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加快推进澳门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实现澳门大学与横琴口岸直连直通……自2021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积极推动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更宽领域对外开放,琴澳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高效便捷。

“尤其是随着分线管理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琴澳之间要素流动效率提高到新水平,在横琴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澳门居民拥有更强的‘新家园’获得感,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产业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颖仪举例说,她和家人周末从澳门来横琴看电影,听到有人叫她英文名字,回头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澳门朋友。

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到跨境金融、合作查验等专业领域,从人才跨境往来、车辆跨境通行、数据跨境流通到政务服务跨境合作……粤港澳三地持续扩大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覆盖面,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

从横琴到前海,从南沙到河套,从特区到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更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积累新的经验。

自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驱车向北,15分钟便可到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短暂的路程,恰似改革开放46年间,从“蛇口精神”到“前海模式”的高度浓缩。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前海,已从昔日的荒野滩涂变成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地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到前海,为前海的改革发展把脉定向。从规划定位到开发建设,从探索路径到形成模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指引下,前海合作区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惊人蜕变。

位于前海合作区国际仲裁大厦23层的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是中国首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在这里,香港青年陈佩姿实现了当律师的梦想。

2022年5月,得益于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的支持,从小爱看律政剧、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就读的陈佩姿,成为华商林李黎律所香港居民内地律师中的一员。丰厚的港澳执业律师、港澳居民内地律师、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人才储备,也成为该所的独特名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支持前海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包括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根据深圳出台的前海合作区条例,民商事合同当事人一方为在前海合作区注册的港资、澳资、台资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这些政策与法规,为我们实现内地和港澳法律事务跨区域和跨法域合作提供了遵循。”陈佩姿举例说,今年3月,一家深圳企业在前海法院被外国公司起诉,她就该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抗辩意见,“法院采纳后,适用相关国际条约审理该案,‘摘除’了这家企业的经济责任。”

除了当律师,陈佩姿的另一个梦想是成为仲裁员,参与国际商事仲裁。去年,这位年轻律师完成了仲裁秘书的培训,迈出了新赛道的第一步。

在前海,仲裁和调解同样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渠道。陈佩姿所在的前海国际仲裁大厦,集聚了国际仲裁、商事调解以及域外法律查明、知识产权法庭、海事法庭、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助力前海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

23个开庭室,15个仲裁员工作室,8个律师工作室,3个接待室……占据大厦8个楼层的深圳国际仲裁院创设于1983年,是粤港澳地区首个仲裁机构。进入新时代,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该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从2012年的39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272.61亿元,外籍仲裁员数量和案件当事人来源国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目前1541位在册仲裁员覆盖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案件当事人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该院国际合作与发展处副法律顾问彭岩冰介绍,在大案增多的同时,案件行业分布更加多元,涉及金融和资本市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股权投资和公司治理等众多领域。

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改革创新。

2021年12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以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两点”为结合点,以广深港、广珠澳“两廊”为主骨架,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构建创新体系,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落户大湾区,初步构建起支撑信息、生物、材料等领域科研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频频跑出“深圳速度”:2022年10月,一期投产;2023年12月,一期实现全面满产;2024年伊始,二期项目加快产能爬坡,仅用时3个月即实现达产目标。

1985年成立至今,中兴通讯拥有8.95万件全球专利申请,累计授权专利4.5万件,专利技术价值超过450亿元。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坦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全球化进程中的活力,“我们将继续与产业伙伴深度联动,全力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乃至粤港澳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探索,深圳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孙华明这样概括——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速推进,粤港澳合作向纵深发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全面落地见效,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等典型经验获上级推广,努力为全国改革探路。(本报记者 瞿芃)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