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09:41 来源:解放军报
一道“白昼流星”在塞北草原上空划过,带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球背面的“土特产”,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此刻,盛夏的敕勒川上,草色青青、野花绽放。阴山脚下的呼和浩特蒙草种业中心种质资源圃内,一株株嫩绿的幼苗正茁壮成长。这些作物,正是由曾遨游太空的种子培育而成。
种子是农牧业的“芯片”。作为我国众多航天器起飞、着陆的温暖母港,内蒙古与航天育种结下“不解之缘”——从2008年首次将甜菜种子送入太空以来,30余个种质材料享受过太空之旅。
内蒙古与航天的缘分,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支持东风航天城建设,内蒙古额济纳旗政府三易其址,牧民让出水草丰美的牧场,支持祖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
“老一辈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感召下,留下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佳话。这些年,祖国没有忘记内蒙古人民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无论是当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支援包钢建设,还是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生动故事,都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在内蒙古展览馆,讲解员边走边讲解。
2023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内蒙古。“中心现已吸纳全国100余家成员单位,集聚10名院士、100余名高级行业专家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累计启动科研项目超过140项。”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键技术推动我国奶牛良种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科研团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育成紫花苜蓿新品种。”正在筹建中的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整合各方资源,集聚47家草业领域的顶尖科研团队参与建设,目前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技术成果。
种子,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内蒙古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塞北草原铺展出一幅绿色发展新画卷。
“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是祖国的‘北大门’,肩负着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任。这些年,内蒙古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现了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内蒙古展览馆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钱晓虎 于心月)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