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拼将热血染青山

宋海峰 王 倩

2024年06月26日08:23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拼将热血染青山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天空,有众多璀璨英魂闪耀其中,映现着光辉革命历程,照亮前赴后继的征程。从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走来,人们无法忘记共产党的早期党员、红军高级指挥员伍中豪用生命吟咏的壮歌。

一个早晨,小雨淅沥、朝雾蒙蒙,天地之间静谧安详。肃立于革命先烈伍中豪的墓碑前,吟诵他写的诗句“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不禁心生万千感慨。

1905年,伍中豪出生在湖南省耒阳。与众多革命先烈一样,救国救民是伍中豪早年就立下的远大志向。17岁那年,伍中豪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2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个追求思想进步的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出身湖南乡村的青年,在思想上真正地觉醒了。1924年,伍中豪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伍中豪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大潮之中。

在外求学期间,伍中豪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寒假,伍中豪回到家乡耒阳,参与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委员会;1924年,他又与陈芬等人创建中共耒阳支部。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伍中豪越来越感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感叹道:“目今日时代潮流,笔杆难胜枪杆,笔杆仅能润世,救世尚须枪杆……”于是,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向党组织提出了去黄埔军校学习的请求。1925年5月,伍中豪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步兵科学员。毕业后,伍中豪来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教官。在这里,他认识了毛泽东等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伍中豪十分佩服毛泽东对时局和中国前途的分析,诚恳地对毛泽东说:“我这一生就跟定了你!”

1926年7月,伍中豪参加北伐,进入湖南后,根据党的安排回到耒阳担任团防局长。在任上,他裁撤了思想反动的常备队队长、亲自担任队长,招募青年工农为队兵。1926年11月,耒阳县工、农会成立后,伍中豪将县常备队与工农自卫队、纠察队合编为耒阳工农自卫军总队,把全县的武装力量牢牢地掌握在工农会手中。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在《湖南日报》刊出通缉伍中豪的命令。此时,家乡耒阳不能回去,长沙亦是绝无立足之可能。伍中豪几经辗转来到武汉,找到黄埔军校时的好友、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经卢德铭介绍,伍中豪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被告知留在警卫团担任连长。由于警卫团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于1927年8月12日辗转来到革命基础较好、位于湘鄂赣边的江西修水县。9月初,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崇通农民义勇军与安源的路矿工人武装,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由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同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担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副团长兼第3营营长的伍中豪,率部冲锋在前,首战白沙市获胜,受到毛泽东的称赞。

秋收起义遭遇挫折后,1927年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湖南浏阳文家市的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会上争论激烈,师长余洒度等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在总指挥卢德铭等人的支持下,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放弃进攻长沙的主张。当时,同样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的还有伍中豪,他说:“我军已疲劳,失败后士气低落,长沙已有准备,如再去攻打,必会全军覆灭……”

按照会议决定,工农革命军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何长工在《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一文中写道,为了摆脱尾追的敌军,伍中豪向毛泽东建议:五更出发,日落宿营,与敌竞跑;时东时西,时分时合,把敌人甩掉。毛泽东接受了他的建议,9月26日工农革命军攻下莲花县城后,立即分为数个小队撤出县城,摆脱了敌人。

英雄主义是在信念与理想旗帜下迸发的生命激情。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伍中豪满怀对革命的热情,投入到井冈山的斗争中。1928年2月中旬,赣敌第27师第79团趁工农革命军主力去遂川之机,派出一个营配合地方靖卫团占领宁冈新城。工农革命军闻讯后,从遂川赶回茅坪择机歼敌。按照部署,伍中豪率部负责攻打南门和北门。在工农革命军首次攻城受挫后,伍中豪勇猛攀上城墙,战士们紧跟其后登上城头,痛歼守敌。南门被攻破了,接着,东门和北门也相继被攻破。此战,伍中豪率部与第1营配合,全歼守敌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俘敌约300人,取得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重大胜利。

在井冈山这块红色热土上,伍中豪历任红四军第31团团长、第3纵队纵队长、红12军军长……在与国民党军的作战中,他巧妙指挥、英勇善战、连战皆捷,成为红军初创时期有名的高级指挥员。

我们走进柏路会议旧址,仿佛穿过时空隧道、走入了1929年1月的井冈山。当年,或主张据险死守、或主张全部转移的争论声,依稀在耳边响起。湘赣两省国民党军6个旅、约3万兵力“会剿”井冈山之际,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共青团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边界各县县委联席会议。会议赞同毛泽东提出的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的策略,决定红四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及军直属队出击赣南,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第30团、第32团留守井冈山……在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会剿”井冈山根据地时,袭击赣州或吉安,采用“围魏救赵”策略,迫使两省国民党军分兵回援,以解井冈山之围。

不久后,蒋桂战争开始。在分析敌我形势后,红四军前委提出利用军阀混战的机会,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战略计划。红四军进军赣南后迅速打开新局面,赣南、闽西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发展。在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斗争中,伍中豪意气风发,率部参加两次入闽、三打龙岩的战斗,捷报频传,在战火中锻炼成为军政兼备的优秀指挥员。

1930年秋天,伍中豪带一个警卫排从吉安陂头出发前往横江渡。当他们行至安福城郊时,太阳已经落山。此时,他们突遭国民党安福靖卫团伏击,警卫排战士牺牲过半。伍中豪组织剩余的战士突围,退到亮家山,弹药耗尽,被敌人杀害。这位智勇双全、驰骋沙场的红军指挥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不到一个月后,工农革命军攻占了安福县城,召开了悼念伍中豪的万人大会,青山含悲,绿水呜咽。

伫立在英烈牺牲之地,我们见到山花开遍原野,微风拂过,似在频频点头向大地致意。那一丛丛、一簇簇摇曳的花儿,在我们心里是自由之花、胜利之花,因为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它。

(责编:万鹏、刘圆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