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西征路上的壮烈凯歌

——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2024年06月08日09:01    来源:学习时报

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贵州省石阡县甘溪镇,始建于1966年,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改建。纪念碑坐北朝南,高9.8米,分为塔基、塔座和塔身3个部分。塔身正面镌刻着萧克题写的“甘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10个大字;塔基正面刻有《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修建纪事》,简要讲述了纪念碑修建和修缮的目的和过程。塔座正面和左右两侧面都有刻字。其中,左右两侧面分别镌刻着老红军李真和陈靖为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的题词,分别是:“黑夜茫茫盼天明,甘溪儿女念亲人。红军回到甘溪来,漫山鲜花夹路开。”“白虎山旁忆忠魂,满峰红叶血染成。重征人祭西征人,九泉之下寄当今。新征途上奔马腾,应以硕果慰英灵。”塔座正面镌刻着《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序》。全文如下(标点为引者所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四年八月,红军第六军团辖17师49、50、51团,18师52、53、54团在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萧)克,军团政委王震等率领下,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湖南寨前圩出发西征,冲破国民党湘、桂、黔敌军的围追堵截,于同年十月五日挺进石阡,准备经石阡到江口与红三军会合。

十月七日拂晓,红六军团前卫队刚到达甘溪,就遭遇数倍于己的湘、桂、黔敌军包围阻击。红军51团、49团1个营和红军学校学员即利用地形就地抗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后,红军50团接替红军学校学员抗击任务,掩护51团、49团和红军学校学员转移。战斗中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52团在师长龙云率领下,突围中与桂军激战3昼夜,弹尽粮绝,未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全部壮烈牺牲。龙云受伤被俘后,在长沙被军阀何健(键)杀害,留下了红军长征历史上著名的甘溪战役。红军主力突围后历经艰辛,转战于石阡、余庆、施秉之间崇山峻岭中,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印江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二〇〇六年十月七日

碑文简要记述红六军团西征的过程,展现了红六军团在甘溪的浴血奋战,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定信念、顾全大局、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催人奋进。

1934年4月,广昌失守后,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向湘赣苏区发出训令,命令红六军团由湘赣苏区先行突围,深入湖南、调动敌人、摸清情况,在湘中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以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至湘西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接到中央电令后,红六军团积极进行转移的准备工作。8月7日下午3时,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和红军学校共9758人,从江西遂川出发,突破敌人封锁线,开始西征。10月3日、4日,中革军委连续电令红六军团向江口前进,并与在印江的贺龙所领导的红三军相呼应。根据电令,红六军团从瓮安猴场改道向东北前进,分两路经龙溪进入石阡河坝场等地,准备经石阡县境进入江口地区。10月5日,红六军团进入石阡县境。

10月6日,红六军团前卫向甘溪进发,第二天继续东进,准备当日在甘溪休息,然后利用夜晚越过石镇大道进入江口。7日上午10时,红六军团前卫部队到达甘溪并与敌军遭遇。前卫红51团、49团1个营和红军学校学员利用地形就地抗击;红50团则迅速抢占了羊东坳高地,以掩护镇上的49团和51团。战斗十分激烈,而敌军还不断增援。军团首长认为,战斗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打下去无取胜把握,遂决定退出战斗向南转移,令红50团接替红军学校抗击任务,掩护军团主力转移。10月8日,红六军团主力进至包溪红庙,打退敌人追击后继续向南转移,在路腊遭遇敌人,经激战后摆脱敌人追击。9日,又在施秉大庆地区遭敌拦击,红50团被截断。

从甘溪遭遇战到大庆战斗,我军前后减员六、七百人,红六军团被截为3段,陷入了湘、桂、黔3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之中。加之贵州多山,行军困难,伤、病员极多,情况十分危急。

为避敌锋芒,保存有生力量,军团首长决定各自分头突围去黔东根据地寻找贺龙领导的红三军。随后,红六军团主力在石阡余庆、施秉等地的高山密林中与敌人周旋。

其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红49团和红51团各一部分突围出石阡,经9天9夜艰苦转战,于10月15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地区与红三军会合;红50团通过石镇大道,经平贯、平地场,于10月23日在江口县的苗旺与南来接应的红三军会合。其余红军军团主力在10月16日拂晓,从朱家坝出发转移,经过十几日的艰苦奋战,于24日抵达印江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

突围中,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红18师52团800余人在师长龙云的率领下与追击之敌在板桥和大田激战,红军减员近半且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后又在困牛山再陷湘、黔敌军和地方民团的重围。在困牛山战斗中,师长云龙率200余人冲破陡壁荆丛,顺河沟突围。但转战至岑巩龙颈坳一带时,龙云受伤被俘,最终英勇就义。其所率的红军战士,有的战死、有的失散,只有少数归队。断后的100多名红军战士在团长田海清的率领下继续战斗。到最后,100多名红军战士抱着宁死不误伤混杂在敌军中的老百姓、宁死不做俘虏的决心,从困牛山义无反顾地集体跳下数十米深的虎井沟。除个别红军战士被树藤挡住幸存外,大部壮烈牺牲。红18师52团“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六军团从甘溪遭遇战到困牛山战斗,历时十几天,付出巨大牺牲,但依靠大无畏的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终于分别成功突围与红三军胜利会师。

(责编:刘圆圆、陈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