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四打老秃山:志愿军炮兵显神威

池晟琦 薛一兰

2024年05月27日08:17    来源:学习时报

1952年6月至9月间,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5次攻击位于铁原以西的老秃山阵地,予敌以大量杀伤。特别是7月17日343团第4次攻打老秃山时,由于先期深入敌后充分的侦察以及炮兵的大显神威,志愿军仅用38分钟就全歼守敌,攻占了老秃山阵地,并粉碎敌人的多次反扑。

易守难攻险易将

老秃山位于黄海道涟川郡的驿谷川东岸,又名上浦防东山,我军称之为222.9东无名高地。由于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密集的炮火致使山上草木皆无,该无名高地因此得名老秃山。这座海拔仅260多米的山,面积虽小,但军事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仅是通往汉城的大门,更是敌我缓冲区的一个重要制高点。为了挖掉这颗钉子,保证战斗的彻底胜利,志愿军对敌情进行了反复侦察,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战斗方案。

1952年6月8日,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343团第一次攻打老秃山,到7月17日前,343团已经对老秃山进行了3次攻击,但美军的火力优势导致志愿军三次失利,均未能稳固地占领阵地。加之考虑到343团已经在一线阵地坚守7个月,第115师首长准备换下该团,改由345团去打。作为一支英雄的红军部队,343团哪受得了打了败仗撤出阵地这种耻辱,团长耍清川和政委王国英马上去找老团长115师副师长王扶之,“再让我们打一次,打不下来,撤我的职,杀头都可以。”师首长最终将第4次攻打老秃山的任务交给了343团。

“深入虎穴”侦敌情

防守老秃山的敌人是美军的一个加强连,由于老秃山阵地的反复争夺,敌人在山上疯狂修建了大量工事,尤其是山的反斜面上也修筑了许多地堡,我军在正面无法观察到,对攻山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完成好这次任务,在战斗打响前,343团团长耍清川亲自深入美军阵地纵深的346.6高地去潜伏,对敌人兵力的分布、工事构筑、指挥位置、后方交通和增援方向等情况进行了一次侦察,彻底摸清了敌人的情况。随后,耍清川对此次作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决定以1连、9连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以东北侧为重点,实施多路进攻,全歼守敌。从团长到战士,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目标,对应付各种情况的战斗预案,也有了充分的掌握。

7月14日至16日,在发起冲击前,志愿军炮兵群对老秃山美军阵地进行了破坏射击。炮击前,我军指战员再次发扬沉着勇敢的战斗作风,由炮兵第1师27团8连指挥排长刘建华率领无线电话员1名,潜入敌人侧后方侦察并指挥炮兵射击。一发发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把敌人从碉堡里炸了出来,山坡一片狼藉。志愿军炮兵的命中率很高,22个钢筋水泥的碉堡被炸平,为后续步兵进攻扫清了障碍。战后,刘建华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所在的8连也被志愿军炮兵司令部授予“功垂老秃山”荣誉称号。

浴血奋战立奇功

17日21时许,一轮猛烈的炮火准备过后,1连、9连向敌人阵地发起了冲击,4个尖刀班扛着红旗,犹如4把钢刀一般直插老秃山主峰。由于志愿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先期的炮火打击对敌人实施了有效的摧毁,加之我军兵力、火力相比于防守的美军均处于优势,仅仅几十分钟激战,志愿军便冲上山顶,占领了阵地,将红旗插上了老秃山主峰。但接下来残酷的防御作战才是对志愿军指战员更加严峻的考验。19日至22日,不甘失败的美军对志愿军刚占领的阵地发起了疯狂的反扑,在上百架飞机、百余门大炮以及大批坦克的火力支援下,美军以整营整连的兵力向老秃山轮番冲击。志愿军抱定誓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依托阵地工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343团7连4班战士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副班长倪祥明和战士周元德在与冲上阵地的敌人进行了惨烈的肉搏后,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班长刘佐才和战士宋成久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守坑道,先后击退敌人3次进攻,守住了坑道。在4昼夜的激战中,4班共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歼敌500多人,为连队恢复阵地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志愿军政治部为4班集体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该班“坚守222.9高地一级英雄班”荣誉称号。倪祥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追记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周元德被追记一等功。

作为抗美援朝相持阶段的一次较大规模战斗,老秃山战斗中志愿军炮兵大显神威,在敌人阵地之上,火力碉堡被挨个点名,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被全部摧毁,为志愿军步兵冲锋扫清了道路。志愿军几次进攻老秃山,战场的拼杀淬炼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志愿军炮兵的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在炮兵的精准打击下,炮兵掩护步兵、步炮协同进行,大大减少了步兵的损失,也为志愿军炮兵迈向更先进的水平获取了宝贵经验。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