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张恺帆狱中诗词的铁骨丹心

戴和圣

2024年04月05日09:21    来源:学习时报

张恺帆(1908—1991年),安徽无为人,长期扎根苏皖地区从事党的工作,曾任皖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前委秘书长等职,经受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政协主席,为党和国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囚于上海、苏州监狱三年零十个月。他是著名诗人,留世诗词多达150余首,尤以身陷囹圄时的述怀之作《狱中随感》20首最为有名,忠实记录了那段特殊的战斗岁月。

“龙华千古仰高风”

张恺帆被捕后,被移送到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区司令部看守所关押。在敌人的酷刑下,他和志同道合的难友们自发组织了群众文艺团体——扪虱诗社,“我们在狱中经常写诗填词,互相砥砺”,取名“扪虱”,既是抒发“扪”尽人间“臭虱”的革命志向,也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手段。他悄悄把诗社作品编成《牢骚集》,辗转交好友保存。

上海龙华“柳绕江村,桃红十里”,风景秀丽的同时也便于掩人耳目,国民党于是在此设监狱、刑场,秘密枪杀革命和进步人士。1931年2月7日,包括著名的左联五烈士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在内的一批共产党人同时被害。张恺帆被烈士们的浩然正气深深感动,用捡来的铅笔在监狱墙上奋笔疾书“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并署名“扪虱居士”,因他睡的是双人床上铺,所以未被敌人察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清理敌人监狱时发现此诗,误以为是烈士遗作。萧三主编《革命烈士诗抄》时收录此诗,署名“佚名”,后得知其为张恺帆所作,特写信致歉。张恺帆回信时风趣地说:“我是幸存者,能获烈士称号,当不胜荣幸,何歉之有!?”这首“烈士遗作”经久传诵,成为诗坛佳话。

中共党员、浙江美专学生谢武潮因参加革命被抓,给狱友们带来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大好消息,张恺帆闻之激动不已,以诗为歌奏响欢呼春潮的乐章。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我军遭遇四面围堵,陷入白色恐怖,“狂潮推得武潮来,赤日埋云雪满阶”。红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革命的洪流如疾风骤雨,晃动了蒋家王朝,“人去春回风更烈,会看急雨撼楼台”。革命本是风雨兼程的艰难征途,但胜利终究属于我们,“春潮没远岸,春色满江城”。身处狭小阴暗的铁窗囚室,革命战士的心灵圣洁光明,内心世界浩瀚辽阔,始终心系革命的前途命运,“墙外报春急,频闻风雨声”。

“血与春潮一样深”

狱中的斗争既有斗勇,也有斗智,张恺帆和狱友们勇斗敌人、智斗内奸,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

1934年3月,张恺帆被转移到漕河泾监狱,临行前深情咏词感念扪虱诗社诗友,“依念不堪行,情热相煎如火”,勉励他们虽身陷牢狱但不坠青云之志,“岁月莫虚空过”,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鼓励他们坚毅前行,无惧敌人压迫,永葆高尚情操,“书信因风时寄,但愿勿移初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肺腑之言中饱含依依惜别之情,“离别在须臾,后会什时何地?翘企,翘企,心系友情牢记”。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残酷杀戮革命者,致血流成河。张恺帆怒作《清明》感怀,“记数流光入暮春,铁窗风雨失清明”。狱中不知光阴几何,单靠“记数”推算,因感天气渐暖,揣摩时值暮春,“清明”既有推测节气之意,也有一语双关,借以痛斥社会黑暗、清明尽失;哀叹“天涯多少无名冢,血与春潮一样深”,表达对反动派的极致仇恨,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

1935年七八月间,数百名狱友连续四天绝食,要求监狱改善待遇。残暴的敌人对张恺帆等人严刑拷打、妄图镇压。绝食的消息传到狱外,监狱的暴行引起社会愤慨,沈钧儒等知名人士挺身而出亲往探视。绝食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气急败坏的敌人对带头的张恺帆愈加迫害,批其“不可救药”,并将他转往单身监狱关押,从此与难友及外界完全隔绝。

“重门未锁凌云志”

张恺帆被移送单身监狱、苏州军人监狱后,革命斗志愈发昂扬,以诗为戈开展对敌斗争。

在狭小污浊的单身囚室中,他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深沉感悟以诗记怀。“斗室不见天,短窗少月到。不闻人语声,但听蚊蝇噪”,斗室樊笼、暗无天日,敌人制造凄苦孤凉的残酷环境,试图隔绝狱友交流、攻破心理防线。而诗人却毅然写道,“风雨震天怒,势拔牢笼去。我欲凌天风,冲向光明处”,身处险境而心志弥坚,誓与风雨相抗争,坚信光明必将来临,彰显壮阔襟怀与不屈斗志。“寂寞锁重门,蛙声独夜听。不为憎黑暗,底事不平鸣”,狱中心声与蛙声共鸣,为黑暗的世道鸣不平。“渺然天地一樊笼,况复多人地狱中。坚壁重门关不住,夜来有梦渡江东”,磅礴气势、豪气万丈的赤胆忠贞跃然纸上。

他从家信中得知其姐夫、进步记者谢振民因病逝世的噩耗,不禁想起邓逸渔、张昌忠、倪合台等同志遇害的情景,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写诗以致敬先驱者。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皖南第三游击纵队内部发生叛变,邓逸渔等惨遭叛徒杀害,“洪水飘零朋辈骨,秋风哀悼故人魂”,这里的“故人”即指谢振民,他经常帮助张恺帆开展革命活动。牢狱生活并未消磨他的革命锐气,反而使他的斗志更顽强,“重门未锁凌云志,铁链弥坚战士心”。

刘静波参加过南昌起义,1928年受党指派到安徽无为开展地下工作,曾领导1930年“六洲暴动”。1933年初,张恺帆赴上海寻找党组织,经胡竺冰引见找到刘静波,二人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不久相继被捕。七七事变后,刘静波获释,张恺帆赋诗相赠,“烽烟漫地知音少,浊酒盈樽世味深”,尽情抒发革命情谊;“酬唱方酣风雨骤,铁栏深锁断肠人”,尽显铁骨柔情。刘静波出狱后赴延安,在一次敌机轰炸中不幸牺牲。

1936年10月,张恺帆等人被押往苏州军人监狱。不久,他身染伤寒病,由于狱中条件极其恶劣,拖了近一年才好转。一天,他听到墙外传来爆竹声,知道快过年了,顿生感慨:“爆竹噪囚窗,闻声欲断肠。故园今日夜,是否旧风光?”心中无限思念父母,真情流露“无情未必真豪杰”的襟怀:“一病缠绵一岁更,家书欲寄笔难擎。遥知父母新年里,老泪纵横对酒樽。”1937年8月,张恺帆在党千方百计营救下终于出狱,踏上新的战斗征途,吟诵新的革命诗章。

张恺帆铁骨铮铮,毕生献身革命,毕生与诗为伴、以诗言志,临终前仍以诗寄语,“亲朋不必过多情,世上能无不老人?寸土寸金宜爱惜,丧仪概免不堆坟”,一位诗意革命家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责编:彭晓玲、黄子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