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了生产力

——我们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飞跃①

2024年03月09日08:5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带领广大人民创建了新民主主义制度,解放并迅速恢复了生产力。

旧中国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动地卷入了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一方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开始了步履蹒跚和艰辛的工业化。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革命并没有成功,没有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扫除内外障碍,而是陷入了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内受军阀混战祸害的苦难深渊。

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经济无力抵御外部冲击。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贬值本币,以邻为壑。中国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过剩”产品的倾销市场。1933年,中美签订“棉麦借款”协定,美国政府贷款5000万美元给中国政府,要求中国以4000万美元购买美国棉花,1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小麦及面粉,所购棉麦只能在中国销售。棉麦涌入中国市场,给国内农民和粮食厂商造成致命冲击。借款消息一出,棉花价格立即每担下跌了四五元;巨鹿县的百余家土布商,到1935年只剩十余家,也都即将关门。

国际金融市场对旧中国生产力的冲击更甚。1934年,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在国内外高价购买白银,引发中国白银外流。当时仍采取银本位制的中国,立即陷入通货紧缩,物价水平暴跌,金融市场崩盘,民族工业衰退。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无法解放生产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在大革命时倒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南京国民党政府始终无法有效推行解放生产力的政策。

在农业领域,国民党放弃了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甚至仅具改良性质的“二五减租”都遭到了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内地主势力的强烈抵制,更遑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工商业领域,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实行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为名,迅速扩张官僚垄断资本,使其成为压迫民族工商业和掠夺人民的工具。国民党政府在推进工业化方面乏善可陈,加之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吏治腐败,国家资本完全蜕变为少数官僚集团攫取国民财富的工具。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土地制度下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

美国政府也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关于送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致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在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中,有两个因素起了主要的作用。(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的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纪增加了一倍,因此对于中国成为一种不堪重负的压力。(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也能为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扫除封建障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迅速在全国推行。约占全国农民总数2/3的新解放区实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通过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约有3亿多农民获得了4666.7万公顷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3500万吨粮食地租,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中国农业彻底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土地改革创造了农业经济恢复发展的奇迹。历史上,长期战乱后的农业恢复往往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而新中国只用了3年,就使农业生产力基本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没收官僚资本和民主改革解放了城市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经济面临物资短缺、投机盛行、物价飞涨的局面。为此,政府果断禁止银元、外汇投机,利用国营商业渠道,秘密调运和集中抛售物资,辅之以紧缩的货币政策,一举击溃了投机资本,平息了长期肆虐中国的通货膨胀。随后,中央政府开始统一财经,平衡财政收支,同时调整工商业,通过加工订货、工业品下乡和收购农村土产等政策,活跃了城乡经济,使国民经济在1950年下半年恢复繁荣。短短一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充分彰显了经济治理能力,回应了“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的质疑。

与国民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牺牲奉献精神,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国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一道发挥出了协同优势,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而且兼顾了“边打、边稳、边建”的目标。新投资的国有资产迅速增加,在规模上直追没收的官僚资本。

1949年至1952年,在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条件下,国家每年仍拿出一定资金进行基本建设。这些投资一部分用于加强金融和贸易,另一部分则投向工业、交通、水利为主的基本建设。新建了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成渝铁路等14个限额以上建设单位,完成了荆江分洪工程,开始根治淮河,恢复、扩建了鞍山钢铁基地和整个东北工业基地,还建设了一批中小企业。

在微观层面,民主改革成为这一时期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在旧中国处于统治地位的官僚资本企业,普遍存在着“裙带关系”“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等腐败问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甚至存在着利用反动会道门等组织压迫工人的现象。私营企业中也存在着一些封建残余,例如“把头制”“包身工”等,极大地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同时,国营和私营企业中普遍开展了民主改革,使工人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劳动条件和收入也大大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在“依靠工人,搞好生产”理念的指导下,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营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6.3%。在国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额中,有52.8%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同时设备利用率也有显著提高。

此外,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祖国大陆,清除了肆虐千年的匪患;中朝军队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于1953年7月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些都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9期 武力 李扬/文)

(责编:代晓灵、王潇潇)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