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四川党的建设
分享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阿坝样本

2024年01月09日09:17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2.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率95%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30万亩,建成黄河干支流生态防护带742公里……这是2023年9月4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

令人惊喜的数据背后,是阿坝州生态立州、绿色兴州的发展底色。近年来,阿坝州坚持抓党建促生态文明建设,深化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生态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齐头并进,让“红色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区域党建共促进,夯实“绿色基础”

2023年11月的若尔盖,草木金黄。麦溪乡兴错湖及黄河流域(若尔盖段)又迎来了候鸟越冬。若尔盖县委书记、县总河(湖)长刘飞沿着岸线缓行,他一边详细了解河湖情况,一边查看沿线河湖水质、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

为了跟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这样的蹲点调研已是刘飞的常态。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刘飞时常深入各乡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现场提问……“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党建示范带区域大党委书记,我将坚定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刘飞表示,若尔盖县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接下来若尔盖县将精心打造黄河湿地的生态高地,为建设“世界最美高海拔国家公园若尔盖湿地”提供坚强生态保障。

针对阿坝、红原、若尔盖、松潘“黄河流域4县”,阿坝州整合行业部门和所涉乡镇组织资源,设立区域大党委,明确重大生态问题议事协商等6项职能职责,实行跨县协作等5项工作制度。标准化推进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符合条件的远牧点、交界地和区域内行业领域,采取单独建、挂靠建、联合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功能区最活跃的“经络”上。

立足县情实际,各县陆续探索区域党委联动机制,构建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组织机制。

阿坝县积极构建区域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组建跨区域联合党工委4个、联合党支部6个,结对友好乡镇5个、友好支部12个,围绕河道治理、湿地保护、垃圾处理、矛盾化解等工作,推动共建协议实体化运行。

红原县聚焦“联动联推”,成立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压实县、乡镇、村组生态保护责任,形成党政领导牵头抓、县直部门分项抓、干部群众共同抓的草原生态保护格局;聚焦“联合联管”,组建“雅克先锋”党员生态管护队,构筑一体联动、固强补弱、齐抓共管的草原保护“先锋矩阵”。

在松潘,成立了以岷江、涪江、黄河流域核心区域川主寺镇、白羊乡、毛儿盖镇、小河镇、黄龙乡为站点的生态保护重点区域联合党委,通过“流域联合、站点联动、村村联手”的方式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行业治理、科学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我们村是全县唯一的纯牧区,草畜不平衡问题是生态保护最大的难题,自从县上推行‘四带四帮’党内帮扶工程,与川主寺镇牧场村结对共建以来,区域内草场等资源共治共享,草畜平衡难题得以解决,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毛儿盖镇草原村党支部书记娄巴说。

主题教育见实效,筑牢“绿色屏障”

2023年11月28日,初冬的九寨沟景区已淡出往日的喧嚣,静谧地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游人。“今天游客大约6000人,算是进入旅游淡季。7、8月高峰期时,我们必须每天限流,最多接待4万人,以便保护景区生态环境。”“8·8”九寨沟地震以来,这里经历了数次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创新性修复,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杜杰深知回归有多么不易。

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阿坝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学习和集中研讨的重要内容,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川西北生态功能区”定位,着力推动传统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九寨沟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党委牵头、党员干部齐心共进的大事。”杜杰介绍,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九寨沟管理局党组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专项调研,并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对熊猫海湖畔裸露山体进行保护性修护。一方面避免山体泥沙流入影响海子水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学价值。”

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已经成为阿坝州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的常态。

在松潘县黄龙景区,每天都有近400余名工作人员值守核心区域,几乎是隔100米便能看到身着绿色背心的环卫人员。“我们不仅要管护环境,还要提醒游客文明赏景。”景区环卫人员苏洪菊说,像她这样依托景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大家一致的共识便是维护好黄龙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端稳这碗“旅游饭”。

“我们将主题教育与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目标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高效整合自然遗产地有效保护与景区高质量发展,实行‘四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按照24个部门不同职能分工划分保护责任。”黄龙景区办公室主任程华念介绍,黄龙管理局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护林员+消防员+巡护员”巡护机制,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已开展资源保护专项巡护6次,林长制长短线巡护80余次,定期开展检疫监测工作10余次,累计徒步2000余公里,精准掌握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活动轨迹等情况,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的“安全网”。

“我们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检测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程华念欣慰地说,不久前,巡护员在野外安装的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中发现,过去只能看到形单影只的大熊猫,如今出现了大熊猫妈妈带崽觅食、熊猫打架等画面。

基层群众得实惠,共享“绿色福祉”

位于理县毕棚沟景区旅游辐射核心区的朴头镇庄房村,将汶马高速修建时堆砌的88亩废渣场打造成国道沿线集观赏、游玩为一体的观景花带—梅朵廊庄,做实了生态发展“大文章”,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馈。

“刚营业不足两月时,游客就超过了3万人。今年仅依靠梅朵廊庄,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就增加了18万元,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超过65万元。”庄房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勤笑着说,现在庄房村的旅游势头比以前更好了,村民收入更多了,环境也更美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生态旅游成为阿坝州发展的“关键词”,当地群众便是最大受益者。

“每年来我家客栈避暑的客人都满员,连明年的都提前订满了。”2023年11月29日,茂县凤仪镇坪头村陆回尔玛山庄老板谷才林打理着门前的庭院,为来年迎客做准备。依托康养旅游,他的民宿今年收入已超过30万元。

坪头村曾是纯农业村,近年来,村“两委”紧跟全州生态旅游发展步伐,依托本村独有的羌族文化,形成“村两委+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村共有137家民宿5100张床位,已成为康养旅游目的地、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坪头村已初步形成以羌文化为主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格局,拥有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夏摘果、冬晒太阳的四季游美誉。”坪头村驻村干部黄伟说,坚持绿色发展,走好生态旅游路,便是坪头村的致富“金钥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就是阿坝州最大的优势所在、最大的潜力所在。

“我们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紧扣州委高质量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新目标,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全力服务保障‘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阿坝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聚焦完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领导方式和保障机制,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区域党建资源集成化、板块协同化、工作一体化,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共阿坝州委组织部 柯贤武 王李萌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冯雅可)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