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1日08:02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与时俱进、内外兼修,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10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时代10年,也是我国引领、塑造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最活跃、最有效、贡献最大的10年。”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说。中方通过引领全球抗疫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力推广“小而美”等民生项目、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开拓多边与三方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
“小而美”项目是今后我国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唐文弘介绍,2021年以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已经立项实施了一大批“小而美”项目,其中菌草、青蒿素、杂交水稻、鲁班工坊等都已经成为优质的援助品牌。菌草技术目前已经推广至100多个国家,被当地民众誉为“幸福草”“致富草”;我国向科摩罗提供青蒿素技术援助,当地疟疾发生率下降了98%,实现了零死亡;莫桑比克使用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之后,每公顷水稻产量从1.5吨提升到8吨。
中国同非洲、拉美、加勒比和南太地区的国家是共同发展道路上的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唐文弘介绍,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我国同非洲国家在减贫惠农、卫生健康、粮食安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等发展领域开展合作。在拉美、加勒比和南太地区合作实施了近百个成套、物资和技术援助项目,有力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授人以渔,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罗照辉介绍,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培训了大量熟悉汉语的专业技能人才。数百个境外减贫示范村、农业示范中心,分享中国扶贫兴农的经验。
“一带一路”十年辉煌,对外援助作用功不可没。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表示,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30余项援外领域成果,中方将认真落实上述成果,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独特贡献。
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中国与各国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钟海东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向遭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土耳其、叙利亚、利比亚、摩洛哥、阿富汗等国提供现汇和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有效缓解了受灾国人道主义危机,有力支持当地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受到了受援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援建骨干通道、关键节点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新国际机场、东湾快速路、海水淡化厂,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的道路、桥梁、隧道,中老铁路配套移民安居村,中国援外人都流淌过辛勤的汗水。
全球发展倡议全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议程,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世界的公共发展平台,是“一带一路”的拓展。
发布会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赵峰涛介绍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有关情况:同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中方金融机构、亚投行、盖茨基金会等深入对接,签署落实合作文件;建立全球发展项目库和资金池,发布项目库和筹资准则;今年以来,先后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全球发展倡议主题推介活动、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成果展示高级别会议,为推进倡议落实打造国际平台;在厦门设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创新培训基地,今年已经为36个国家的学员举办了线下研修班……
“面对大时代大格局,要有新理念新行动。”罗照辉说,中国越发展,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将会越发突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将全力服务元首外交和国家对外战略,重点推进“全球南方”共同发展,持续引领国际发展合作,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开创新的局面。
(本报记者 董蓓)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