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2日09:09 来源:法治日报
初秋的甘肃天水大地,阳光和煦,色彩斑斓。今年3月,随着甘肃省主动创稳推进大会召开,甘肃省委这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天水大地全域、全时、全程展开。天水市全面加强和创新城乡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化城乡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天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邵建斌近日对《法治日报》记者表示,天水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主动创稳“底板工程”,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不断提升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推动主动创稳走深走实,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乡治理见成效出亮点
“积分兑换礼品”模式让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极大提高了村民参与积极性。“通过参与村卫生大扫除兑换了不少物品。”近日,记者在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下寨子村采访时有村民说。
记者在天水市农村走访发现,从过去处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乡村,到如今基础设施齐全、景美、人美、产业美、治安稳定,一个个宜居宜业的现代文明乡村美好画卷展现在面前。
“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小桥流水、废弃的打麦场变成了村文化广场,村集体经济发展了,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间矛盾也少多了。”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缑家庄村村委会主任缑存岱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天水市统筹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模式。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综治中心专门设立综合窗口“兜底式”受理群众诉求,确保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张家川县在乡、村综治中心设立群众接待窗口,登记受理群众来电来访,接诉即办,常态化开展“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受到群众好评和点赞。
甘谷县礼辛镇陈庄村立足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四次过境该村的革命史实,全面深入挖掘梳理陈庄村红色基因、红色故事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村”。深挖红色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将“主动创稳”行动作为乡村治理目标,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甘谷县安远镇巩川村强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模式”,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天水市市级文明村”。
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下寨子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确保更好履行服务群众职责,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近年来,下寨子村党支部坚持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老王调解室”便是该村的品牌司法调解室,也是秦州区首个以个人命名的司法调解室。老王名叫王顺祥,他根据多年调处矛盾纠纷积累的宝贵经验,边排查边化解、因案施策、因人施策,并在日常走访、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开展普法宣传、政策宣传、收集社情民意等工作。截至目前,老王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为创建平安乡村建设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防线。
多方联动推动矛盾化解
近日,天水市一家大型企业的账户在诉讼保全时被冻结,企业生产交货无法正常进行,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银行贷款无法按时支付,企业经营停滞陷入困顿,账户解冻刻不容缓。
面对企业和职工急切需求,企业负责人向法院申请协助解除企业被冻结账户。在经过认真分析研判后,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即指派法官奔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协商解冻事宜。天水法院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举措,受到企业和职工好评。
天水市政法单位开展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建立政法单位联系服务企业等6项制度机制,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代表“法院行”活动,帮助解决经营主体具体困难12个。
全市两级法院干警联系企业720家,帮办实事541件,开展法治体检、法企共建20次;
市人民检察院将护航高质量发展、强化诉讼监督与自我监督制约有机融合,全力服务大局、维护公平正义;
市公安局创新推出“125”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46项户籍、治安、车驾管业务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取得良好实效;
市司法局积极健全法律服务企业制度,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60余场次。
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市级领导接访93批189人次,全市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89.7%。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5893件,调处45519件,调处成功率达99.2%,全市政法系统为天水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周文馨 本报通讯员 李双红)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