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三江源“生态之窗”玉树的变迁

白波 甘海琼

2023年09月04日15:24    来源:人民网

  又是一个8月,澜沧江源水草丰茂、群山巍巍,风光壮美。怒流飞下的扎曲,再次勾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扎西东周的回忆。

2016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远程视频,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澜沧江大峡谷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交流,希望大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齐心协力管护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生产生活都越来越好。

澜沧江昂赛大峡谷。 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天上而来的黄河水、带着冰雪礼赞的长江、南流大河澜沧江,奔流三江源在玉树。众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的玉树,这里的生态地位特殊且重要。立足生态环境最大优势,树牢“生态大州”形象,成为青海的“生态之窗”,玉树州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扛起源头责任,切实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雪豹为什么重要?

  玉树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地处澜沧江源头的玉树州杂多县,有中国最大的连片雪豹栖息地,素有“中国雪豹之乡”,县域境内地貌涵盖高山、湖泊、灌丛、草原等,也是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域中野生动物重要繁殖栖息地之一。

  “我在昂赛工作的5年期间,发现雪豹和救助雪豹的故事经常出现。”站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多那村扎曲河边,扎西东周再次讲起2016年救助雪豹的故事。

  2016年1月,昂赛乡年都村的生态管护员发现在路边柏树林中有一只雪豹,行动迟缓好像受了伤,随即便将雪豹送到乡政府。“当时发现小雪豹除了后腿的伤情外,头部还有多处已结痂的旧伤痕。”扎西东周回忆,救助的地方靠近人类活动区域,雪豹遭受狗群攻击后造成腿部受伤,还有些营养不良。经过20多天悉心照料,这只雪豹最终被放回了栖息地。

  正是这次救助,让玉树昂赛的这个“大猫谷”被更多人熟知,扎西东周他们也更加注重“摸清”野生动物种群种类的“家底”。

昂赛大峡谷记录到的雪豹和高山兀鹫。 李梓豪摄

  “到目前,在整个昂赛地区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们已经监测到99只雪豹个体和16只金钱豹个体。”扎西东周介绍,通过社区监测,他们在昂赛的东卡原始林区,同一个监测点位,拍摄到金钱豹、雪豹、棕熊等顶尖肉食动物栖息地重合的画面,昂赛大峡谷完整的食物链为他们的生态保护工作增添了信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安全网,保护“大猫”背后,其实是恢复和改善栖息地的整个生态链条。雪豹作为旗舰物种,数量持续恢复的背后,是玉树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研究表明,一只雪豹健康生存,食物链至少需要上百只岩羊,支撑上百只岩羊至少需要100平方公里的草。但曾经的扎青乡深受“草原之癌”黑土滩的困扰,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

  黑土滩治理随之启动。“澜沧江源园区黑土滩治理我们选用的是适宜杂多地区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等本土草种。”青海省林业工程监理中心驻杂多县监理负责人祁廉峻介绍,针对黑土滩、黑土滩坡,通过人工种草、补播改良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

杂多县扎青乡黑土滩治理前后对比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自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澜沧江源园区统筹实施黑土滩治理203.78万亩,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总体好转,草地退化趋势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提升,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3.5%和20%,雪豹等旗舰物种也明显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州累计投资73.3亿元,完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到61.8%,三江源区水资源量也增加了80亿立方米,一幅山美、水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呈现。

  不放牧做什么?

  多元化生产提供了共同发展的平台

  生态底色越来越浓,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万里长江第一县玉树州治多县,通天河穿域而过。在治多县现代综合产业园索加乡莫曲村烟瘴挂生态示范专业合作社,磨青稞炒面、炸麻花、包包子……村民们忙碌着。“这都是治多县70年县庆活动接到的订单!”

  “烟瘴挂是啥?”记者看着门口的牌子发出疑问。

  “烟瘴挂大峡谷是长江上游第一大峡谷,是长江最神奇壮美的峡谷,也是整个长江干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最多的峡谷。”莫曲村第一书记东珠的介绍中,带着些许自豪,“我们莫曲村就在烟瘴挂附近!”

  但是海拔4700米的莫曲村,常年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再加上生产结构单一,谋生渠道窄,草场抗风险能力低,牧民收入低。自2017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一户一岗”户均设置一个生态管护员的工作目标,让每户牧民增收21600元。

莫曲村的舞蹈队。 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渐渐地,村里成立的合作社里青稞炒面加工点、洗车行、舞蹈队等合作社经营模式也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我们的石磨青稞炒面知名度和销量都很不错,最近都没有库存了。”东珠介绍,洗车行和舞蹈队也给回乡的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曾经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莫曲村有了新的增收途径。

  从治多县一路向东南,玉树市扎西科草原上错落有致的甘达村跃然出现,在308省道旁的“甘达村超市”,游客将四大桶酸奶装车,“出去玩儿,正好路过多买点。”

  “最近玉树群众举家去‘浪草滩’的多,我们新上的酸奶销量特别好!”甘达村党支部副书记仁松说,货品齐全、价格合理、交通便利……都是这家超市的优势。

  2016年,甘达村以贫困户合股集中自主经营的方式,将142.08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启了甘达村产业发展的序幕。

  “我们村出名的可不止这家超市。”糌粑加工厂、冷库、生态马帮、服饰加工厂、牧家乐、喜宴大厅……从最初的几十平方米的“羊圈超市”,发展到如今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融合一、三产业,甘达村利众专业综合合作社有了以生态畜牧业、综合超市、手工品加工为主的12项实体经济。

服饰加工厂工作的土丁扎西。 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这里大概是200件藏袍成衣,都是前阵子接的订单,快完成了。”超市后面的服饰加工厂里,土丁扎西正抓紧时间赶工期。合作社的服饰加工厂成立后,有30多年裁缝经验的土丁扎西成了“大师傅”,带着村里的二十几个“熟手”接起了订单。“我们平时做的一些衣服也会放在超市卖。”土丁扎西说,没想到自己的裁缝手艺还能带着村民一起挣钱。

  超市售货员、糌粑工厂职工、牧家乐服务员、生态旅游的向导……在甘达村,合作社共计开发带动116名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里共解决了36个长期就业岗位、80个临时岗位,年均创造212万元纯利润,人均可实现585元分红。”仁松介绍,截至目前,甘达村集体收益累计实现1036万元。

  合作社打出了响亮的品牌,还引来了不少外州县的团队前来“取经”,几年来积攒的好口碑自然不能浪费。“这两年我们还在玉树市区开了3家超市分店!”

  “玉树牦牛”“扎什加羊”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玉树被授予“中国牦牛之都”称号;对标国际市场高起点谋划,文化旅游业逐步由“消耗型”向“消费型”转变;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扩面延伸,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放眼整个玉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方式被彻底打破。

  年轻人带回来了什么?

  敢想敢做日子更有奔头

  调动村民的内生动力,通过“小手艺”实现村民“大收入”,敢想敢做让大家日子更有奔头。在玉树,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是这里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清冽的空气压迫着胸腔……可可西里带给人的美总是那么壮阔又苍凉。名为索南达杰的自然保护站,让我们记住了保护这片土地的英雄们。如今,这里又迎来了一批年轻人。

  23岁的才仁洛松来到保护站才一个月,他的哥哥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现在换他继续干。

  “我的主要工作是在自然教育展厅给游客当讲解员,照顾同事们救护回来的小藏羚羊。”一个月下来,照顾起小羊来才仁洛松经验很足。

  问及为什么会留在条件更加艰苦的可可西里,“我喜欢可可西里。”才仁洛松回答。

  守护这片土地的人,总是带着纯粹。他们的守望,如远方万山雨后的亮光,也照亮着玉树无数生灵的家乡。

  在才仁洛松的家乡曲麻莱县巴干乡,德曲河畔拉觉悟生态教育站也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

拉觉悟教育站救助的小岩羊。 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3年前,旦增拉巴大学毕业后回到曲麻莱,加入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这个是我们的公众号,里面记录了我们的日常,还有平时拍摄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他拿着手机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站里有一群用心守护家园的年轻人,他们为牧民科普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知识,教牧民摄影技能,引导周边牧民采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比如牧民们以前对垃圾分类并不清楚,但是通过教育培训,他们也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知道垃圾分类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再去影响家人和朋友。”旦增拉巴说,牧民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让人来影响人,收效最为明显。

  “现在大家看到别人拿着街边捡的废旧纸盒子换生活用品,就都行动起来了。草原上垃圾变少了,环境也逐渐变好了。”在玉树州曲麻莱县垃圾兑换绿色食品综合超市里,来自叶格乡的牧民白玛谢拉向记者讲起这家“只兑换不卖货的”超市的作用。曲麻莱县麻多乡以扎加村环保工作站为抓手,打造出三江源首个垃圾处理项目和垃圾兑换超市,建立起全乡首个垃圾回收示范点。

曲麻莱的垃圾兑换超市。 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扎加村率先建成的首个垃圾兑换超市,牧民将可回收的垃圾送到垃圾分类点称重,登记留底,统一由环保工作站处置。”扎加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海军介绍,垃圾处置收入的30%以现金方式返还给村民,70%用以购置生活物品投放到绿色超市,牧民可在超市里兑换食品、生活用品等。

  2020年,玉树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群众观念转变到“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成效,玉树州成为青海国家公园建设成果的名片和窗口。

  擦亮生态名片,扎西东周说群众更加坚定了国家公园建设的信心。

  挖掘生态优势,仁松说牧民从事生产活动的渠道宽了。

  生活更有品质,蒋海军说捡垃圾这件小事就是牧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

昂赛雪豹自然体验项目特许经营接待家庭益西它生家。 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昂赛雪豹自然体验项目特许经营接待家庭益西它生家,房前是绝美的丹霞和草原,屋后是滔滔扎曲和葱郁柏木林。送走了今年的第三批客人,益西它生和妻子女儿抓紧时间收拾房屋、保养车辆,迎接今年的第四批客人。

  玉树之美,美在生态。今日玉树,无数像益西它生一样的牧民通过不同途径享受到生态红利,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成为生态保护的践行者。玉树这扇“生态之窗”,让我们看到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生产生活的华美蝶变。

(责编:陈羽、邓志慧)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