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稿件
分享

“奋跃而上·2023总书记考察年中回望”系列报道之四——

总书记来过的这片林场 三代人六十年坚守“绿色梦想”

富丽娟 刘艺琳 肖聪聪

2023年08月27日09: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指出:“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兔年奋跃而上,既是中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写照,也是每一个人努力奋斗的图景。人民网推出《奋跃而上·2023总书记考察年中回望》系列报道,回访习近平在2023年上半年考察调研的地区,描绘广大人民以实干创造幸福,在平凡生活中奋跃而上的美好故事。

位于河套平原的巴彦淖尔,既有水的灵动,又有田的富足。

俯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深深的绿意在平原上晕染。顺着林间小路行进,身侧一排又一排苍翠的杨树屹立在金黄的沙丘上,挺拔而坚韧。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种植的幼苗。王辉业 摄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种植的幼苗。王辉业 摄

脚踩绵软的沙地,头顶斑驳的树荫,皮肤黝黑发红的林场场长杜文化回忆起习近平来到林场的点点滴滴。“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对于树木的品种问得仔细。”杜文化在林场工作多年,这里就像是他的家,“我向总书记汇报每种树木的特性,就像介绍家里的孩子一样。”

6月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习近平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一辆驴车、几捆树苗,从天亮种到天黑。”

三北大地,有这样一座“绿色长城”,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在漫长的荒漠化防治实践中,“三北精神”如一盏灯塔,点亮一代代治沙人艰苦奋斗的路,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考察中,习近平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

1960年,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建场。那一年,贾克明只有14岁。建场20多天后,贾克明被分配到这里,从此植了一辈子树。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退休职工贾克明所获荣誉。人民网 寇雅楠 摄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退休职工贾克明所获荣誉。人民网 寇雅楠 摄

“建场的时候一棵树也没有,全是荒滩。一捆树苗多的有二十几根,我们就扛着树苗去栽树。”贾克明回忆,一辆驴车、几捆树苗,从天亮种到天黑。老人胸前的党员徽章格外醒目,沟壑纵横的脸透着一股韧劲。

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然而农田却一度饱受盐碱化、沙化等问题困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春秋两季黄沙满天飞,种下的庄稼苗苗刚长出一拃高,沙尘暴一来全给埋了,庄稼要种三四茬才能成活。”杜文化回忆。

“为了保护农田,为了多打粮食,必须要治沙造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启动后,有了项目支撑、国家投资,新华林场开始引进外地优良树种。也在那段时间,贾克明历经千难万苦,去北京调回80多个品种的树苗。如今,小苗已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融为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

“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代林场人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

三代林场人60年坚守一方沙地,筑起绿色长城。再过3年,贾克明的儿子贾玉林也将从林场退休了。贾克明的孙子贾培作为临河区林草局防火办防灭火队队员也被派驻在新华林场工作。

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了“三北精神”,并深情讲起他见过的那些用一辈子去坚守的治沙人。正是无数平凡的他们,以尺寸之功积累千秋之利,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造林面积的绿色奇迹。

“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代林场人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我从小就看着爷爷和爸爸造林、护林,我太清楚如今的成果是有多么来之不易。现在他们岁数大了,他们的成果该我们这一代人来守护了。”贾培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新华林场结合当地树种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治沙,先后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目前,林场内的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沙地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

三代林场人60年的坚守,让新华林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变林海,碱滩变良田,林场周边农田愈加稳产、高产,村民收入显著增加,愈加舒适的生态环境吸引了84种野生动物和10多种鱼类在此繁衍生息。

新华林场是祖国北疆治沙造林的生动写照。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肇晟介绍,像这样的国营林场,内蒙古共有292个。从1978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任务1.19亿亩,占全国的25.1%。

“科学造林,提升效率和质量;绿进沙退,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以前造林成活率不到50%,有人质疑我们栽树是白费力气,但我们想,既然有树能活,说明这片地能栽树,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科学的方法。”杜文化说,“通过不断尝试,现在终于找到了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讲究树木高矮、粗细、乔灌搭配,成活率也在不断提升。”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防沙治沙比喻成“滚石上山”,“稍不留意大石头就滚了下来”,并语重心长地说:“搞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下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代。”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内景色。人民网 寇雅楠 摄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内景色。人民网 寇雅楠 摄

随着现代科技融入造林工作,造林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升。年轻的林场人李长青介绍,父辈那时候挖一个60厘米深的树坑至少10分钟,我们用挖坑机20秒就能挖好一个树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在森林防火监控时进行导航定位。科学造林,提升效率和质量;绿进沙退,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6月8日,新华林场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举办科技合作对接交流会,签署《联合共建防沙治沙示范林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以共同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目标,以科技治沙、营林造林、种质资源、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为抓手,致力打造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于一体的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

炎炎烈日,在新华林场深处,一丛丛幼苗在老树遮掩下探头拔高,顽强生长。杜文化坚定地说:“我们林业人将继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把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功能完备、牢不可破。”(视频制作:寇雅楠)

(责编:唐宋、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