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四川党的建设
分享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2023年08月14日15:52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仲夏时节,大渡河畔的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绿树浓荫、山清水秀,一栋栋风格独特的川西民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飘扬着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长征文化氛围浓厚。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安顺村依然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村民余令松家的民宿生意颇好,他笑着告诉记者:“每年仅仅是发展民宿经济,就能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

不同于过去人们来这里只是接受红色教育,现在有了更多选择:生态采摘、研学旅游、品尝特色美食……从“红”到“火”,变化源于中组部、财政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四川以此为契机,立足不同试点村特色,深挖红色资源,不断丰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内涵,让红色村庄绽放出别样色彩、焕发出振兴活力。

组织“强” 为红色村注入“兴”活力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有着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村子里,高速路连接到村,柏油路通到家门口,红色旅游、文创体验、生态康养等业态融为一体,村党委书记殷雄说:“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过程中,我们首先突出的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王坪村打破地域限制、传统组织架构,立足地缘、业缘、趣缘,设立红旗、红星、红岗、红领4个党支部。“4个党支部以‘强功能’为引领,通过组织振兴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赋能助力。”殷雄道出了王坪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关键动力。

筑牢红色根基,分布在全省各地的红色美丽村庄踏出了新的实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安顺村党总支书记刘伟看来,一个坚强的村“两委”班子是发展的核心。2021年,借着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村“两委”换届的契机,搞工程承包的李静和退伍军人刘林峰被回引进村“两委”班子。如今,更显年轻化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们个个干劲十足。

把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把队伍攥成拳头。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党员教育是重要一环,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铜鼓村采用“党性教育+”方式,实施党员干部“双向培养”;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通过“书记党课60讲”视频形式,传承红色精神;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坡脚村,以石厢子“一园六址”为核心,联动周边红色资源,形成红色教育路线10余条……

组织强则基础牢,四川在推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组织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正如坡脚村党支部书记侯平所说:“村庄用红色密码打开了振兴之门。”

产业“红” 让红色资源变身“红色经济”

从“2020年1.2万余元”到“2022年30余万元”,铜鼓村集体经济收入成倍式增长的很大原因得益于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在成都经济圈环线高速西来出入口100米处,一个占地19.35亩的铜福果品集配中心已初具雏形,铜鼓村党委书记陈弟中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柑橘、猕猴桃等,这个集配中心的建设将辐射周边3万余亩水果产业,预计今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

铜鼓村的发展是其用好红色资源,以“红带绿、绿衬红”、实现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缩影。在全省,如铜鼓村一般依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红色村不在少数,红色村也因产业的发展而“红”得愈加有底气。

安顺村作为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这几年的变化,刘伟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祖祖辈辈靠种庄稼过活的村民,如今大都吃上了“旅游饭”。

“安顺村是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的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在刘伟看来,安顺村发展旅游业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

以红色资源打底,以绿色发展强村富民,刘伟带头办起了村里最早一批农家乐,44名党员带头种植黄果柑,如今已带动群众种植特色水果1500亩,民宿、餐饮从最初的7家增加到112家。

刘伟告诉记者,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里组建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两个专合社,按照“红色旅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起了超市经营、茶吧等17个集体经济项目,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50万元。

用“活”红色资源,做强“红色旅游+”,自从启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各地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产业优势,产业聚合力得到激发。

乡风“淳” 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在四川86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中,乡村治理是重要内容。迎着夏风,记者走进赵一曼故居所在地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一曼村,游客接待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修葺一新,故居外改造一新的道路、景观绿道让人眼前一亮,不远处经过风貌改造的150余栋农房扮靓乡村,令人赏心悦目。

“借着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东风,我们在修缮提升故居的同时,更加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村庄建设。”一曼村党总支书记杨旭说,村里不仅成立了“一曼志愿服务帮”“坤泰传承志愿队”等志愿队伍,还创新开展“积分累计”活动,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村民贺明香是“一曼志愿服务帮”志愿者中的一员,她时常到故居打扫卫生,为参观者提供服务。像她一样,这里的村民既是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也是乡村善治的“主角”。放眼四川众多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红色文化已成为各地引领乡风文明、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资源优势。

“王坪村的基层治理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引领的效果。”殷雄说,王坪村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时刻谨记红色历史,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中按“党支部+聚居点+小网格”模式划分治理框架,推动信息在“格”中收集,大大提升办事效率,“每个网格划定半径不到一公里,单元格成员之间建有专门的微信群,群众诉求能第一时间收集、最快速度解决。”

如今,受红色文化浸润的王坪村,“颜值”提升了,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共建红色美丽村庄,擦亮“红色名片”,四川的每一个红色村都有一段动人的红色故事,各个试点村在传承红色精神中推动组织兴、产业旺、生态美、乡风淳,红色村庄愈发美丽!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