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昊
2023年06月24日07: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1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近1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团十九大代表,肩负着7300多万共青团员的重托出席大会。党中央致词指出,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继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的青春业绩。
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总是在青年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坚守在平凡岗位,用辛勤劳作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勇于开拓创新,在科研一线不断探索;他们扎根基层,把青春汗水挥洒在民族复兴征程中……
坚守岗位,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
“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青年、寄语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在艰苦中磨砺,在实践中成长。
戴上焊帽、手握焊丝和焊枪,施工现场点点弧光闪烁。40多摄氏度高温下,90后核级焊工师延财正忙着焊接作业,他和团队所焊的钢结构穹顶,正是中国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某机组的核岛穹顶。
师延财求学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时,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
“以赛带练,以练促赛”是师延财焊接技术不断提升的秘笈。国际大赛上,往往需要在狭小空间内避让多重阻挡物,完成精细的焊接任务,拼的是精准精巧的手艺、非比寻常的耐力,以及勇于创新的智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克服现场施工中的难题,也为参加大赛积累了经验。”师延财说。
在师延财看来,零缺陷是对核级焊工的基本要求,“我把每一道焊缝,都当作是一条‘生命线’。”经过10多年的努力,师延财从一名放羊娃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也见证了中国自主掌握的核电领域焊接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如今已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脚踏实地、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师延财说。
李萌每天的工作要与公共厕所打交道。34岁的李萌在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十所上班。她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160多座公厕以及胡同里居民厕所粪便的抽运工作。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生前就在这里做掏粪工。
刚到单位时,老班长看到她,高兴地说,“10多年,终于有年轻人来了。”可环卫工作的辛苦,超出了一个20多岁女孩的想象。
为了掌握技术,李萌每天下班后都会总结一天的工作经验,画图分析技术要领。不到半年时间,她就熟练掌握了工作技能。
更难的是让环卫工作得到居民的尊重和认可。为此,李萌骑着自行车沿着工作路线观察调研,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来确定自己的工作时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李萌和同事们总是在闲暇时主动帮助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渐渐地,李萌得到了辖区百姓的认可。
“找对自己的位置,每个岗位都能出彩。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实事。”李萌说。
扎根基层,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新时代中国青年牢记总书记教诲,扎根基层沃野,从竭诚为民和实干担当中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最近,黑龙江省漠河市副市长、北极镇党委书记文竹忙着筹备一场盛大的节日——北极光节。
漠河市地处中国最北端,有中国“北极”之称,北极镇地处漠河市北部,是极光、极昼、极夜等奇观天象的极佳观赏地。文竹幽默地说:“来到这儿,人生就找到北了!”24岁那年,她放弃南方一家大企业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漠河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带着乡亲们发展观光型农业,搞基础设施建设。如今,铁路开通了“追光专列”,送来送走一批又一批游客,“极昼马拉松”吸引世界各地的长跑爱好者前来体验。
“北极镇发挥‘大北极旅游圈’辐射作用,以‘一村一品’为中心,形成‘一村一景一品牌’的发展态势,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文竹介绍,去年北极镇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2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7万元,近3年增幅17.4%,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作为当地主管旅游的副市长,文竹觉得自己也是一个“追光人”,“我心中的那道光,就是真正让北极镇成为一张名片,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旅游、生活和就业。”
“敢想敢闯敢干,偏远小乡镇也有大作为。”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已经在偏远乡镇扎根了13年。
她刚来毛垟乡时,这里山多路少、交通不便,九成村民外出务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当地有人和她说:“我们这样的偏远乡镇,要地没地,要能人没能人,发展产业?根本不可能。”
可雷晓华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她带领大家将后进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所在乡创建成国家级景区;立足生态优势和高山湿地资源引进苔藓产业,形成集苔藓种植、文创产品、民宿综合体、绿化工程建设为一体的苔藓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万元。
“一毕业我就在基层一线工作,乡村‘承包’了我整个青春,我陪乡村发展,乡村伴我成长。”雷晓华说,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可以让青年的想法变成现实,“期待更多人才扎根乡村,在基层‘小’舞台,舞出人生‘大’精彩。”
心有所系,身有所往。
10多万名青年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数十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数百万名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4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一批批有志青年向下扎根,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蓝图”,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开拓进取,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追求梦想,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创造,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怀揣理想,敢为人先。
年轻的天津大学“海燕”研发团队是国内首批开展水下滑翔机技术研发的团队之一,他们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延辉介绍,团队里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已是中坚力量。
10年来,“海燕”飞得更快、更远,创下下潜深度、续航里程等众多世界第一。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二十载孜孜以求,从“机缘巧合”接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国外顶级大学的“科研新星”,再到成为针对人体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专家,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党委委员、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吴丹将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贡献给我国科技创新事业。
以“米粒雕花”的超高分辨率构建大脑的时空发育图谱,为胎儿大脑刻画精细结构图;研发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吴丹带领团队在科研之路上奋勇拼搏,形成了一系列引领国际磁共振技术前沿、支撑我国脑科学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影像产业升级的新装置、新方法和新技术。
——开拓创新,不懈探索。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中心主任甘霖每天都要和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打交道。2015年12月,还在读博的甘霖与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投入“神威·太湖之光”的试算与调试工作中,肩负起为这款国产超级计算机打造系统的重要使命。
2016年11月,被誉为世界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的“戈登·贝尔”奖揭晓,甘霖作为团队成员之一,凭借“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项目成果,实现了该奖设立29年来中国团队的首次获奖。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有效时间尺度完成了500米以上分辨率的大气模拟。此后,甘霖和团队在国产超算系统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将新成果应用到国家急需的重要领域中。
如今,在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龄32.5岁,最年轻的系统指挥员1996年出生;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专列”,火箭的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一线茁壮成长,汇聚成建设科技强国的澎湃浪潮。
拼搏奉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将个人的奉献精神融入时代洪流,把人生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中。
抗疫期间,95后社区医生甘如意冒着寒风冷雨,独自骑行300公里返回城市,投身武汉保卫战。
她说:“我姓甘,不怕苦。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我们必须扛起肩上的这份责任。”
2020年,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员工谢邦鹏带领团队为辖区内的发热门诊医院开展隐患排查,保证供电万无一失。赶上紧急增容供电的任务,谢邦鹏又创造了一周内外线工程施工条件全部到位的“上海速度”。
50万余支青年突击队、90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援鄂医疗队2.86万名护士中,80后、90后占90%……无数青年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经历特殊的成人礼。
33岁的於若飞,来自甘肃蓝天救援队。这支民间救援队最早只有3人,10年间发展到上千人,其中90后占70%以上,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副队长陆昭旭说,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与危险齐头并进”,但每个队员考虑最多的都是怎么能第一时间帮助别人。
2021年河南暴雨灾害中,甘肃蓝天救援队30余名队员分赴郑州、新乡等地救援。队员们一天有十几个小时泡在水里,晚上只能找相对干燥的地方席地而睡,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带着泥水的湿衣服粘在身上,等不及干透,队员们又跳到水里。
截至2021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14岁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超过9000万人,他们活跃在包括应急救援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让人们持续感受到中国青年向上向善的力量。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黄立东捐献出了造血干细胞,他是这所大学第五十位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入学时,黄立东和很多同学一样,将8毫升血样登记到中华骨髓库,这样的集体登记开展了21年。截至目前,天津医科大学已有7557名师生的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天津每7名捐献者之中就有一名来自这里。“今年是单次捐献人数最多的一次,每两名大一新生中就有一人献血。”天津医科大学团委书记林怡说。
党和人民有所需,时代青年有所应。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岗位,总有中国青年不懈奋斗,展现青春作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总有中国青年发扬斗争精神,展现青春风貌。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接续奋斗中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4日 01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