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坚持平等相待,丰富发展人权文明多样性(和音)

2023年06月22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习近平主席日前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时指出,以合作推进人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通过对话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习近平主席将人权文明置于人类文明的宽广视野中,强调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对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为丰富发展人权文明多样性、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国家自认为在人权问题上是十全十美的“理想国”,总想当对别国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沉迷于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大搞双重标准,甚至打着所谓“普世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大肆干涉他国内政。这些对抗性做法是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障碍。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合作,扩大共识、减少分歧,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将人权文明置于人类文明的宽广视野中,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厘清全球人权治理领域的迷雾,切实做到尊重各国人权发展道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有利于推动在全球人权治理领域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理念,摒弃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错误做法,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人权普遍性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尊重他国人权发展道路,反对脱离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反对以人权之名行霸权霸道霸凌之实。

  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合作而非对抗。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人权对话交流和合作,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权对话或磋商机制,密切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人权高专办等多边人权机构合作,积极搭建“北京人权论坛”“南南人权论坛”等交流平台,积极分享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推动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促进人权、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重要理念写入有关决议,丰富了国际人权话语体系。中国始终秉持公平正义,致力于推进人权治理体系民主化。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多次代表观点相近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作共同发言,揭批一些西方国家侵犯人权问题,坚决反对动辄对他国采取封锁、制裁等霸凌行径。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表示,中国一直是人权的捍卫者,促进了更公平、更好的合作。

  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将与各方一道,坚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推进国际人权事业,造福各国人民。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2日 02 版)

(责编:王潇潇、薄晨棣)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