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分享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徐文秀

2023年04月18日09:59    来源:学习时报

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出京视察途经徐州,刚下火车就提出听汇报。徐州市负责人表示,事先不知道毛主席要来,没做准备。毛泽东说,我就喜欢听没有准备的汇报。针对照本宣科式的汇报,他甚至明确表态:“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毛泽东喜欢听没有准备的汇报,耐人寻味,给人颇多启发。

听汇报,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常见的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听汇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听什么、怎么听,却颇有讲究。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汇报场面:人人桌面上一叠打印工整、装订整齐的材料,然后汇报者逐字逐句照本宣科,而听者则煞有其事地看着稿子,例行公事地洗耳恭听,有时听得昏昏欲睡、云里雾里。这种简单的我念你听的汇报架势,人们似乎早已经见怪不怪、熟视无睹。然而,效果怎么样?不由得让人疑惑满腹,大大地打个问号。

汇报前先有个准备,当然是可以和可行的,它有利于打有准备之战,并且让汇报时话题更集中、更紧凑和更充分。但也有一些人往往会用力过猛或准备过度,变成了尽说那些经过一再打磨的“正确的废话”,满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个性,更没有棱角;有的还常常说那些虚与委蛇或顺杆爬的场面上的话,说些应景式的套话、空话、拜年话,既没有信息量,更谈不上含金量;还有的尽说那些空洞无物、毫无用处的官话、假话、忽悠人的话等等,这样的汇报实质上已经沦为心照不宣的走形式,变得毫无意义了。听没有准备的汇报,会因为没准备而不刻意去雕琢、去粉饰、去加工,更原汁原味。这样的汇报更有内涵和质量,更显难能可贵。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往往是一种考试,考平时的积累和储存,考临场发挥和反应能力,更考心态。没有准备的汇报,并非真的毫无准备,它是准备在“平时”而不是“临时”,是平时功课做得足、功夫下得深而不是临时抱佛脚、临门射一脚。这种考试往往是突然的、即兴的,有时抑或是随意的,但都是有指向、有目标的。这种考试往往考你平时是否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事、肚里有货、手里有牌;考你能否做到信手拈来、张口就来,所以它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现实中,不乏有的人平时工作不用心,整天蜻蜓点水、轻飘飘,不调查研究、不思考问题,经常情况不明、毫无头绪,结果一问三不知、一考便露馅。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恰好是试金石,甚至是测谎仪,让汇报者水平高低、工作好坏一览无余、一目了然。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说到底也是对会风、文风和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的有益改进。我们的实际生活、实践活动是生动的丰富的,我们的会风、文风也应该生动丰富起来,生硬、僵化、死板和呆滞不应该是汇报者固化了的一副面孔。汇报会从来不应该只是一种样子,要有套路但别掉进套子,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就是摆脱“套子”限制的一种努力和尝试。让汇报会开成听真话、取真经、摸真情、求真知的会,开成解决问题、务求实效的会,让汇报者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既受激励、又受鞭策。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不容易做到,但既然有诸多好处,就应该下决心去做。只要下决心、用真心,有时甚至用“打瞌睡,以示反对”,或敲桌板,以示拒绝,就一定能够实现和做到,达到预期目的。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