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分享

昌都市卡若区:

“指尖神韵”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年04月11日09:16    来源:西藏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我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了昌都市卡若区进行采访。

“2022年11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进行公示,《昌都市卡若区:‘指尖神韵’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从这个案例中能够反映我们卡若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些做法。”卡若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达瓦拉姆告诉记者。

“‘指尖神韵’是指唐卡画笔的神韵,以此来展示唐卡画师的精湛技艺。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卡若区一带主要流行两大画派,嘎玛嘎赤画派和康·勉萨画派,这两大画派先后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卡若区文化局局长德青巴姆介绍说。

近年来,卡若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不仅让精美的唐卡传承了优秀的传统艺术,更让它走出了深山乡村,为当地群众拓宽了致富路。

在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称的卡若区嘎玛乡,提起嘎玛德勒,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从艺70余载,广收学徒。在他的带领下,周边的农牧民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他的学生尼玛伦珠就是其中一位。

在卡若区生格村的益民唐卡绘画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负责人尼玛伦珠,今年28岁的他有着16年画龄,如今他已带出300多名学徒,在传承唐卡绘画的同时,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就业。

“目前公司有学员近60人,我们在嘎玛嘎赤画派的基础上,融合国画特点,对画面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设计,使古老的唐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尼玛伦珠说,公司还开设了书法、石雕、木刻等培训课程,鼓励更多学员尝试自主创业。

在卡若区城关镇夏通街273号,坐落着一座家庭作坊式的康·勉萨画派唐卡画院。作为康·勉萨唐卡画派第七代传承人,曲雄泽仁一直致力于用康·勉萨派唐卡的绘画技艺帮助父老乡亲致富,2015年,他创办了康·勉萨画派唐卡画院,将民族传统手工艺推向更高的平台。

“‘传承、发扬、诚信、感恩’这八个字是我们的院训。”40多年来,曲雄泽仁已为200多名贫困家庭子女和残障人士无偿教授唐卡绘画和佛像锻造手艺。“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唐卡绘画技艺,还为学生提供吃住,画院不定期面向贫困乡镇的无业青年免费进行技能培训,让更多青年实现了人生价值。”西热森格是唐卡画院的学员,每天500元的补助让他的家庭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如今,画院年产值基本稳定在200-300万元之间,曲雄泽仁将文化产业理念传授给自己的学员,鼓励有实力的学员尝试自主创业,并在资金和资源上给予帮助。学有所成的学徒也会接收新的学徒,让文化传帮带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我的学徒中能独立作画的就有50家,这50家的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其中20家年收入达30万元,学徒噶桑顿珠、阿丁、洛松杨培等5家年收入在80—100万元,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3家,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劳致富,实现了人生价值。”曲雄泽仁自豪地说。

经过几年发展,唐卡画院、公司、传习所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卡若区走出了一条“指尖神韵”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从学人员达到1200余人,实现了年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了上千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路上,一幅可观可感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卡若区徐徐展现。(本报记者 万慧 贡秋曲措)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