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分享

北京援疆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受援地群众生活变了样

农家院变身美好生活“样板间”

2023年03月28日08:28    来源:北京日报

和田市伊里其乡阿热坎特村在北京援疆资金支持下实施了庭院改造项目,147户村民住上了漂亮的新居。本报记者 孙戉 摄

实现全面脱贫后,新疆和田地区处处变了样:破旧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住进了新房子,用上了天然气;独特的资源利用起来,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北京援疆坚持首善标准,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实现受援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田市伊里其乡的阿热坎特村,最近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光顾。因为房子漂亮、道路整洁,一到周末,许多人便从和田市区驱车来到这里的乡村小院烧烤、聚餐,有的企业老板甚至租下了村民的院子,细细品味闲适的田园生活。

“你看,这院子像不像小别墅?”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市伊里其乡党委副书记马晨指着村里“阿依旺”风格的新民居说道。村民古丽艾赛尔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雕刻别致的窗户,头顶的葡萄架,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在北京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当地实施了庭院改造项目,村里147户村民住上了漂亮的新居。

而这之前,村子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马晨点开手机里改造前的照片,只见房屋土坯裸露,院子里坑坑洼洼,杂乱不堪。“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这样。”马晨说,阿热坎特村变漂亮了,得益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阿热坎特村距和田市区仅有两三公里,却因为村容村貌差而少人问津。2020年,村里利用北京援疆资金建起了草莓大棚,许多村民平生第一次吃上了草莓。“草莓效应”下,来村里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一位企业家看准商机,在大棚旁边开辟了一座水上乐园,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来。

随着阿热坎特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破旧的村容村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谁也不想住破破烂烂的房子,但群众拿不出太多钱来改造庭院。如果有了援疆资金的支持,当地扶一把,自己再努力一下,事儿就办成了。”马晨介绍,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北京援疆资金为每户村民提供1万元支持,鼓励村民进行庭院改造。经过改造,村民的房子成了美好生活的“样板间”。

得益于庭院改造,古丽艾赛尔住上了梦想中的房子。以前,她家里没有天然气,也没有下水道,不但做饭不方便,买煤的成本还高。用上天然气之后,她家只是做饭加取暖,一年就能省出两千多元。村容村貌提升后,阿热坎特村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这里租房。

“到了夏天,葡萄架上就会爬满葡萄,在底下乘凉非常舒服。”古丽艾赛尔说,她也准备开一个农家乐,多增加一些收入。在她眼里,乡村振兴并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看得见的美好生活。

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有一个以种植水稻闻名的“稻香村”。这里原名阿亚格墩村,意为“最后一座沙包”。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缺水的和田,这个村子不但不缺水,还能种植水稻,从而远近闻名。

然而,由于水稻种植零散、管理水平低、产量不高,村民的收入一直以来没有多大提高。为了让村民增收,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推动下,当地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土地流转出去,实施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让村民在解放双手的同时能够增收。

不种地,收入从何而来?在北京援疆资金的支持下,人们把目光放在了打造民俗文化村上。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当地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了馕坑、禽舍等元素,按照“一户一案一规划、一房一院一特色、一家一策一业态”的原则,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有机结合,发动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2021年,阿亚格墩村正式更名为“稻香村”。

如今的“稻香村”已成为“网红村”,村民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饭”。走进村子,传统民居鳞次栉比,葡萄架、菜地、果园尽收眼底。村民们利用自家房屋操办起特色餐饮、农家乐、乐器店、绣坊、民宿等旅游项目,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旅游经营者。22岁的阿布来提家里开了干果店,还开起了民宿。仅去年,他家就接待了500多名游客。

“现在家家户户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北京援疆干部、罕艾日克镇副镇长董绍建介绍,自从打造民俗文化村以来,村民不出村就能就业,实现了“庭院里增收”,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本报记者 王琪鹏)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