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16: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是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基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统筹推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各项工作,有效保护了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着力建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种子库,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但我国建设种质资源强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保护体系尚未完善。当前,我国为高等植物和大型动物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但对微生物、昆虫、其它植物等生物资源保护严重不足。已实现迁地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数量仅涵盖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3左右。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富集的老少边穷地区往往保护意识不强,地方政府多次不合理调整,甚至撤销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
二是开发利用在初级水平。总体上看,我国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盲目过度开采的初级利用较为普遍,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大资源、小产业”矛盾比较突出。中华鲎、红豆杉等野生生物资源因利用过度出现枯竭衰退,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评价和挖掘不足,对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物种和基因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三是政策支撑力度不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专项法律暂未出台,仅有的规定散见于一些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中。各类生物资源库分属不同部门、地方,覆盖众多资源类型,资源库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与数据标准。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图谱。加快编制新时期的全国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战略规划,深化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和生物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建立健全涵盖生态环境、规划自然资源、发改、经信、科技、商务、农业农村、财政、金融、卫生等部门在内的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偏小型物种、微生物、昆虫等特殊类型生物资源的系统评估工作,加快推进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建立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加强老少边穷地区保护力度,将GEP纳入老少边穷地区核心政绩考核体系。
二、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生物经济持续发展动能。建立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库,加大珍稀、濒危、特有、独占性资源收集力度,构建包括活体库、组织库、基因库及综合数据库在内的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库。充分发挥各地区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植物园 “国家队”作用,合理布局区域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强化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智能设计等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和核心种源技术攻关,构建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推进研学产用紧密衔接,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适度设立补贴与奖励,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制,引导和扶持生物资源产品开发和生产,逐步成为种质创新利用的主体,发展一批以特色地方资源开发为主的种业企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强制度协同,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完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战略生物资源储备法》,尽快通过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强化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法制保障。构建生物资源标准体系,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生物资源指纹图谱数据库,研究制定生物种质资源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构建国家生物种质资源协调交流机制和一体化规范。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