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20:08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以2017年国务院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为标志,我国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经过几年的努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城市垃圾处理推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一是垃圾产生量大,增长快,处理能力不足。2000—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由1.1亿吨上升至2.4亿吨,但是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却严重滞后。
二是垃圾分类成本高,先分后混问题突出。很多试点城市迫于人、财压力,又缺乏分拣和收运设备,无法做到全程分类,导致“先分后混”现象严重。
三是老旧垃圾填埋场问题突出,彻底整改难度较大。老旧填埋场存在设备老化、占地面积大、防渗系统薄弱、填埋作业不规范等问题,积存待处理水量达上千万吨。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置问题、飞灰及炉渣等危废物问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此,建议:
1.突破智能分类核心技术,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前端垃圾减量和处理能力提升。一方面要加快垃圾减量化的技术革命,提高电商和快递等行业包装回收循环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构建关键技术合作研发平台,鼓励国家级科研机构联合高校开展固废处理核心技术的研发。
2.加快分类储运技术攻关,强化“垃圾革命”中端管控能力。建立垃圾分类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开发垃圾分类设施的智慧化技术,建立智能化垃圾投放中心,减少路边垃圾投放点,避免高成本、低效率的垃圾分类模式出现。推广智能化垃圾分类监控系统。推进AI溯源监控,记录居民每天分类投放垃圾的准确率,厨余垃圾收运车安装“智慧大脑”,全程溯源餐厨垃圾每日产量、变化趋势等。
3.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垃圾革命”末端处理水平。探索规划建设地下和半地下的生态智能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将垃圾场设施与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建设有机融合。老旧填埋场的资源化改造和利用更要搭上技术创新的快车,尽快恢复生态环境。探索焚烧飞灰的深井贮存技术,通过熔融技术等将飞灰变废为宝。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