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中国农工民主党
分享

农工党中央:关于“三水”统筹协调推进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提案

2023年02月28日20: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两者因水而联。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多措并举,以“三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协调推进白洋淀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关乎雄安新区区域安全和长远发展。2017年以来,白洋淀围绕生态补水、内外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几个方面开展了系列攻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淀区整体水质由2017年的劣类提升到2021年的Ⅲ类标准,化学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23.7%。

然而,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克服:一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二是流域内水资源量低供给和高需求量间矛盾突出;三是内源污染和丰水期流域面源污染仍存在较大压力;四是淀区湿地面积下降,景观破碎化严重。

为此,建议:

一、创新共建省级共治共享联防联治机制,加强白洋淀上下游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政策资金支持。一是设立白洋淀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完善流域内河北、山西、北京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流域综合管理机构与省级河湖长办协作机制,加快实现全流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监测、统一考核”。二是健全“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三是开展天地一体化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逐步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方法。构建入淀河流跨省界、市界、县界断面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白洋淀及上游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和扣缴生态补偿金制度。四是将白洋淀上游水系作为雄安新区上游重点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统筹规划建设,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

二、全面统筹流域水资源分配使用,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保障重点河湖基本生态需水。从白洋淀流域系统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一是基于白洋淀流域多水源特征,考虑河、淀生态需水的量质协同性、安全阈值性与兼容性等特征,构建“多水源—多目标—多情景”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调控技术。二是建立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和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风险预警技术,提出白洋淀流域多维度、立体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三是完善白洋淀流域水资源月度动态评价与预测系统平台,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增强水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链条式促进作用。

三、继续开展淀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双管齐下,加强内源污染和丰水期白洋淀流域面源污染精准管控。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标准要求,强化污染治理,持续关注底泥清淤对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丰水期白洋淀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控与治理。针对流域内新污染物开展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精准筛评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重点关注入淀区河流水质治理。动态发布流域新污染物优控清单,加强白洋淀流域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精准管控。

四、继续推动白洋淀水生态修复,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一是实施退化山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围绕聚蓄水土、坡改梯整地、矿山废弃地整治与山体坡面修复造林;重点开展水土工程整治,退化土壤培肥,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退化林相改造与抚育;培植构建乔灌草复合、层次分明的植被优化配置体系。二是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监测,把部分水栖鸟类、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重要评价指标,列入生态监测范围,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三是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实验室、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 环境·资源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