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四川党的建设
分享

石椅村的“好样子”

2023年02月28日09:41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殷殷嘱托记在心,不负期望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石椅村干部群众正铆足干劲、感恩奋进,聚力特色农产品打造和乡村旅游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2月8日清晨,绵绵的春雨给石椅羌寨罩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云雾缭绕的山腰上,一栋充满特色的白色建筑格外醒目,这是石椅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艳家新装修的“尔玛人家”民宿。

“在餐厅的纱帘上绣一排羊角花。”“服务员要统一穿羌族服饰,餐具上印上石椅羌寨的标识。”“尔玛人家”民宿即将开业迎客,陈艳与前来帮助指导的曲山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任艾萍一道,谋划着如何将羌文化元素注入软装细节中。

“总书记与我们村视频连线,我也在现场!”时间过去二十来天,说起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的情景,陈艳依旧激动不已。“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陈艳说,“总书记让我们继续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作为党员干部,我将牢记嘱托,带领群众干出更好的样子。”

殷殷嘱托记在心,不负期望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石椅村干部群众正铆足干劲、感恩奋进,聚力特色农产品打造和乡村旅游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支书接力,变“有女莫嫁”到“全国最美”

“2022年,石椅村村集体经济30万元,人均收入4万元。”

2023年1月18日,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在视频连线时,底气十足地向总书记汇报。

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的石椅村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村,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被誉为“云朵上的羌寨”,枇杷、苔子茶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很好,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乡村旅游兴旺,各族群众相处和谐,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谁又能想到,如今欣欣向荣的石椅村,过去曾是“有女莫嫁”的典型贫困村。

“有女莫嫁石椅山,天晴下雨路不干,男人穿的是脚码子,女人挽的篾圈圈。”20世纪90年代,这句流传于十里八乡的打油诗,是石椅村人生活状态最贴切的写照。

石椅村平均海拔1200米。30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缺乏主导产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是一个孤悬在悬崖峭壁上的羌族小寨。“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闲钱基本没有。”村民们自己也编了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顺口溜来形容当时窘迫困顿的生活。

穷则思变,当外出谋生的年轻人不时向家乡人讲述着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渴望发展、迫切想摆脱现状的“小火苗”在村民们心中渐渐萌发。

但发展靠什么?又由谁来领这个头?大家心中却没有答案。

就在村民迷茫之时,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刘跃德第一个站了出来,他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全体村民表态:“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队伍带得好不好,领头羊是关键。谁是领头羊,党组织就是领头羊,就是排头兵!”

说干就干。1993年,在刘跃德的努力争取下,石椅村实现了“让电通到村里来”的梦想。高山羌寨亮起来了!自此,找出路、破困局、谋发展的接力棒在一届又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手中传接了起来。

1998年,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陈财业的鼓励号召下,有村民开始在地里种植李子、枇杷、茶树等经济作物。高山羌寨绿起来的同时,也种下了“生财”的根。

2003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邵再贵带领村民用凿子开岩壁,用背篓背、用肩膀扛,靠着下山基本用“梭”的狭窄山路,手脚并用将几百吨水泥和砂石运上了山。3年时间,硬生生在距离县城更近的前山建成一条5米宽、3公里长的水泥路。从此,小汽车来往畅通无阻,开车到县城只要10多分钟,石椅村彻底摆脱大山的围困。而这条被命名为“大岩路”的水泥路,不仅是村里的交通要道,也逐渐成为石椅村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象征。

2005年,石椅村出现第一家农家乐。2006年,在江苏打工的邵朝平和妻子陈艳成为村里第一批返乡创业的村民,开了一家农家乐。到2008年前,村里已有7户农家乐,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000元。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让石椅村的产业发展一度中断,全村经济损失达600万元,更令人痛心的是,村党支部书记邵再贵也因进城办事不幸遇难。在这艰难时刻,村主任王庆保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迅速组织村民开展灾后重建,统一羌式房屋风格,提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平,并引入当地龙头文旅企业盘活旅游产业。

完成重建,石椅村正式开寨迎客,不仅震前7家农家乐全部恢复,还有更多村民也开起了农家乐,吃上“旅游饭”。2010年,村里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2012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6万元。

2013年,石椅村党支部副书记陈爱军接过老书记王庆保的“接力棒”,带领村民接续奋斗。新时代十年,是石椅村发展最快最好的十年。陈爱军带领石椅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之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石椅村的“牌子”越擦越亮。

“石椅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党的领导,和一届又一届老书记带领党员群众添砖加瓦。”说起石椅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陈爱军感慨万千,“历届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开山凿路、掘池引水,一场接一场硬仗打。特别是邵老书记当年铸就的‘大岩路’精神,不仅为石椅村带来了新生,更成为全村干部群众的精神支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推行“四路”工作法,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2月8日下午,笔者在村民当年下山的小路与扩建后的大岩路交会处见到了正在带领村民砍树枝的石椅村—组组长陈继良。

这个返乡创业的年轻党员,不仅是搞农家乐经营的能手,还是一个集水果种植、文艺表演、基建维护本领于一身的多面手。

“2019年,陈爱军书记带着村‘两委’对大岩路进行改扩建。路面宽度从5米增加到7米左右,旅游大巴车可以开上山了,但这些伸出来的树枝有点挡路,需要时常修剪。”砍树枝砍得气喘吁吁的陈继良说,自己干劲可足了,去年,他家的“花果山庄”农家乐经营和水果销售收入达到了30万元。

作为返乡创业的党员代表,陈继良也参加了跟总书记的视频连线,他很是激动:“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跟总书记说,以前出去打工谋生,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这么多钱,真是做梦都没想到。”

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还有更多。笔者了解到,新的大岩路全面通车后,几乎每天都有大巴车载着游客来到村里,最多一天有5000人次。这座只有104户的小山村,如今有23户在经营农家乐,创建了1个市级、6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20年,村里新接通了8500米饮水管网,目前,村里正在谋划铺设天然气管道,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总书记鼓励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是党员,我要给老百姓起好带头示范作用,把舞跳起来,吸引更多游客过来玩。”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能歌善舞的男性,陈继良的带动效应很是突出。

“村里现有党员23名,占支部党员总数的95%。”陈爱军介绍说,村党支部吸纳党员返乡创业并努力培养成干部,同时把致富带头能人发展成党员,并将党性修养好、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党员通过项目支撑和政策倾斜,着力打造为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引领,让群众看到身边鲜活的实例,激发内生动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实现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良性循环。

在石椅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中,王进华带领群众掀石找土,绿化荒山植树造林50余亩;陈华全、李清云作为水果种植“土专家”,为村民免费提供水果种植技术指导;陈艳带领党员开荒掘地,为村里新建茶研综合体出谋划策……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常年开展便民服务,定期为群众上门送农资、送技术、送信息,常年为60岁以上老人打扫卫生、管理果树。

在这块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党员就是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他们走在石椅村这支352人队伍的前列,以身示范、把舵领航。

2008年,石椅村党支部被表彰为全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获绵阳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6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5名党员先后受到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表彰。

“村党支部始终围绕促进群众增收这一主题,要求从干部做起,向党员看齐,反复给群众算经济账、算发展账、算得失账,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群众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说起如何发挥好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在村里当了20年干部的王庆保深有体会。

“石椅村的发展体现了支部做引领、党员作表率、群众为主体的成功道路,形成了‘支部开路—把信心树起来,产业富路—把腰包鼓起来,和谐铺路—把民心聚起来,精神引路—把腰杆挺起来’的‘四路’工作法。”北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苟鹏总结道。

建联合党支部,变示范村为带动村

“去年收了1万斤桐子李,汽车拉了四五车,赚了七八万元。”说起自家十几亩李子园的收成,村民秦德翠开心地合不拢嘴,“全靠发展旅游带来游客,把我们村的枇杷、李子带火了。现在儿媳妇在家搞电商,一斤李子能卖到30元。”

“这才到哪里哦!我们的茶研综合体今年上半年就开园营业,化石公园也开始筹建。未来我们还要和周边两个村联合建成一片AAA级景区。等不了多久,秦孃孃你的日子就会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越过越红火哟!”陈爱军喜滋滋地告诉秦德翠,他的目标是,在5年之内,实现石椅村人均年纯收入1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超10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党建引领发展,是石椅村迈上乡村振兴快车道的“不二法宝”。如今的石椅村不仅要让自己发展,还将通过党组织的力量带动周边村共同进步。

2021年,石椅村与邻近的玉皇山村、海光村开展了片区功能性党支部共建活动,三个村组建联合党支部,从组织、产业、文化等方面共享资源优势、共商发展之计、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文明和谐,形成三个村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石椅村成了让人羡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发挥好石椅村的连片带动作用,2022年,由镇党委牵头,成立了中共曲山镇委员会玉皇山片区乡村振兴党总支,下设农业产业振兴支部、民宿旅游产业振兴支部、在外人才振兴支部、人居环境提升支部、羌文化传承振兴支部五个党支部。”曲山镇党委书记王仙龙介绍道,借鉴石椅村发展经验,党总支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和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作用,打破“村村边界、户户界限”现有格局,切实担负起党建大统领作用,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农旅产业,形成“上下齐心、左右逢源”的产业发展大格局。

团结是最好的音符,齐心是最好的乐章。看着玉皇山连成一片的青青茶园,我们有理由相信,等到总书记亲自来看看的那天,以石椅村为代表的这片玉皇山片区一定会交出一张全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答卷。(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张微微)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扫码参与2023年两会调查

扫码参与2023年两会调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