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20: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推动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结合,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双赢的较好选择。挖掘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产业方向。但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来看,仍然相对滞后,与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市场接纳度偏低;许多民族地区本土文化产业主体普遍存在小、散、弱等问题,很多文化项目的开发利用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提升打造效果不理想;文旅融合不足,多数地区在文艺、影视、动漫、特产、民宿等方面发展不足、提档升级慢,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效果;许多民族特色产品仍停留在各家各户小规模生产上,没有标准的工序和流程,更谈不上上下游产业链和规模化经营。
二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缺乏品牌意识、精品战略,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创产品少、针对不同人群分层不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三是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文化产品的整合和研发,还需要专业化团队经营管理,这需要既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又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的人才队伍;民族文化缺少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目前年轻一代愿意从事民族文化事业的又极少,不仅研究、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产品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发展方面的人才更是相当欠缺。
四是借助新技术辅助传承和推广不够。民族地区数字化建设不足,民族文化传承数字化水平偏低,技术运用单一,主要数字技术是电子照片和视频,技术辅助传承和推广不够。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产业化发展效果。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组织领导。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项目、时间节点安排等纳入地方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统筹安排,既加大保护投入力度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引导民族地区依托丰富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对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细致的普查梳理,鼓励民族地区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文旅融合精品;加快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从财税、服务平台、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借鉴一些热播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带动形成民族传统工艺、文创产品、民族特色餐饮、表演艺术等共同发展的特色品牌;建立保护名录,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分布、传承状况、产业结构和市场发展等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探索差异化保护利用模式,确定一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将历史风貌保护、文化创新与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实施扶持行动。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手工技能、设计创意、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人才的专项培训,有效扩大传承人群体,培养大量熟悉文化传承、经营管理业务并掌握市场规则的人才队伍;加强高等教育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鼓励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产业相关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
四是借助数字技术辅助传承,打造融媒体推广平台。利用3D扫描和打印技术辅助复原濒危文化遗产,利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制作工艺或艺术形式并将其视觉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受众身临其境地了解特色文化内容;打造融媒体,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平台做好民族特色文化宣传工作。
扫码参与2023年两会调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