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

坚持系统观念 促进协调发展

任晓刚

2023年02月17日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系统观念,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正确认识、把握、处理增长和分配、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础,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以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协调经济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各种社会资源要素协同配合,才能更加有效更加稳健地贯彻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创新系统方法,客观、全面、发展、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内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站在系统的高度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精密谋划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是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选择,对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

提质量增效率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既能解决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能兼顾发展的方方面面,统筹兼顾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发展成本与发展收益分配,凝聚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发展优势,提高发展效率,不断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全局上、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强联动促协同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只有运用系统思维,才能协调好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种社会资源要素关系,处理好内部各子系统协作交流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资源市场、标准体系、准入制度的准则,打破各子系统壁垒,促进市场生产要素在各个子系统自由流动,不断提升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联动力度、协同力度、互动力度,从而提高市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协调均衡包容发展。

凝共识聚合力的保证。创新系统方法,塑造协同与协作理念、共同与共生理念、合作与互助理念,树立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协同意识、平衡意识,有利于以系统观念对发展全局进行顶层设计,凝共识、统步调、消掣肘、化矛盾、获动能、聚合力。在系统推进发展过程中,坚持健全生产与消费引导机制,强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协调好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坚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坚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教育投入与社会财富增长之间关系、财政收入与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之间关系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始终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这为我们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谋对策、设机制、构体系,加强政策协调。聚焦重点产业、数字经济、高新技术、创新合作、基础投资、人才培养、能源资源与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主动积极搭建战略对接平台,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健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政策联动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沟通、统一政策导向、形成政策共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行业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着力创新政策设计,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建立政策框架长效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激励政策体系、产业合作政策体系、人才交流政策体系等,实现政策协调配合。

促改革、优配置、强联动,增进发展协调。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打通制约发展的瘀点堵点。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全面统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疏通在产业转型、产业链协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面临的系列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同时,充分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对体制机制创新、服务管理升级、产业转型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统筹,从而建立起以新型生产要素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依托、以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助力、以优化资源配置为要求的发展模式,实现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实体经济相互结合,不断降低要素交易成本,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优化调整区域、城乡、行业发展所涉供需格局、分配格局、生产格局、技术格局、开放格局,从全局视野谋划协同联动,助力解决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重攻关、聚人才、促协作,推动创新协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科技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更加凸显。要加大科技创新攻关力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着力凝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调动创新积极性,不断为生产力发展扫清技术障碍、创造科学条件,为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开辟新的途径,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机制,打造科技人才引力场,聚集智力,释放科技创新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输出创新动力,激发和释放要素协同发展以及社会整体发展活力。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积极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互补、互惠共享,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强化政策保障,提升政策协调能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政策实施。加强战略谋划,发挥中央、地方、实体机构和企业三级协调机制作用,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制定、落实、执行具体实施方案、配套方案、保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和协调,确保各项协同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健全规划财政、金融、创新、产业、人力、环境政策协调保障机制,确保政策顺利实施。二是加强资源保障,支撑政策执行。依托政府基金、社会基金,保障资金支撑;优化土地供给,保障用地支撑;加强人才选拔、引进、培训、培养,保障人才支撑;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保障数字经济支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保障环境支撑。三是强化监测评估,及时反馈政策效果。完善政策实施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监测、评估、总结,并鼓励和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依据监测评估结果积极动态调整,优化政策实施策略,提高政策协调实效。

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均衡发展能力。一是推动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水平,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要素市场准入制度,通过竞争和供求等机制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二是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创新,提升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功能。同时主动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提升服务性贸易开放水平,引导跨境资本流动合理有序进行,增加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三是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知识产权按贡献比例分配制度,健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构建技术转移中介培养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技术市场创新主体活力。四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共享、共用、共管制度,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法律法规制度体制,确定数据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等,发挥数据市场优化配置功能,提高要素市场化带来的协同价值。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创新协调发展能力。一是要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坚决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难题。着力健全基础研究稳定投入机制,发挥好财政科技资金、税收优惠减免等措施的优势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新型企业,有效解决科技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难题,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势能。发挥创新型企业同国有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作用,推动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产业链上的融合,形成创新联合体,壮大创新合力。二是要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是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双重框架,打造以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为核心纽带的创新价值网络,推动知识和技术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学习扩散、相互转化、交替前行,着力推进研究、开发和应用三大群落共生演化、健康平衡、持续联动,实现知识和概念发掘、产品和服务生产与交付、技术进步扩散与应用,构筑形成政产学研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创新布局与联动效应。三是要着重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协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布局、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务实推进国际创新合作项目,实现内外创新协同。建设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探索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探索创新监管建设实践、推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政府、跨国公司、科技组织机构、科学家等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协作,强化内外创新链联动。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扫码参与2023年两会调查

扫码参与2023年两会调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