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综
2023年02月12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人类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在北京的中国古动物馆,陈列着一个蜡质模型。这个距今四亿多年的中国“杨氏鱼”头骨模型,见证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有关四足动物起源的一项开创性研究。 |
(二)一九五三年,响应“地质报国”的号召,十七岁的张弥曼成为一名地质专业大学生,留学归来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年轻的她为寻找化石,常用一根扁担挑着锤子、胶水、化石纸和被子,在荒山野岭间跋涉。工作虽苦,但她心中洋溢着发现化石的喜悦。 |
(三)一九八〇年,张弥曼赴瑞典访学,运用“连续磨片法”对全新的“杨氏鱼”化石展开研究。她惊奇地发现“杨氏鱼”和若干种总鳍鱼类化石,都没有内鼻孔。当时国际学界普遍认为,总鳍鱼类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拥有内鼻孔则是其“登陆”时能够呼吸的前提。 |
(四)张弥曼的研究逐渐得到国际学界普遍认同。一九九二年,她当选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二〇一八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张弥曼“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表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这是世界古生物学界首次获此殊荣。 |
(五)泥盆纪总鳍鱼类研究成为“学术金矿”之际,张弥曼却把相关工作移交给学生,支持青年学者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二〇二二年,学生朱敏带领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发现两个化石库,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六)奠定了中国古鱼类学研究国际学术地位的张弥曼,如今朝着鲜有人关注的方向——新生代鲤科鱼化石,发起新挑战。历经六十多年风风雨雨,投身科学研究的初衷从未改变。张弥曼希望能尽力报效祖国,为下一代研究者奠定坚实基础。 |
扫码参与2023年两会调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