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中央党校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2022年12月25日08:46    来源:学习时报

早期图书馆阅览室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随着中央党校的诞生而建立,历史可溯源至1933年江西瑞金中央苏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图书资料室。在近90年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图书和文化馆的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学术界著名人士的关怀与支持,经历了基业创建、逐渐完善、稳步建设和继往开来四个阶段,规模由小到大,藏书由少到多,资源由俭到丰,形成了如今具有党校特色的大型图书馆。

烽火历程中创建基业(1933年3月—1947年)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在江西瑞金创办苏区中央局党校。1933年3月13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中央苏区江西瑞金洋溪村开学,这就是中共中央党校的前身。为了配合教学工作和学员学习的需要,学校建立了图书资料室。由于条件所限,当时的图书资料室仅是一间简陋的平房,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政治理论教员,兼管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图书资料室主要藏有中央苏区出版的各类书籍和报刊,包括马克思主义著作,政治、军事、教育图书,以及《红色中华》《列宁青年》《苏维埃文化》等报刊。由于环境艰苦,加上敌人严密封锁,苏区之外的图书资料的收集非常艰难,但资料室还是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上海等外界的书刊。1934年10月,瑞金中央苏维埃各机关开始跟随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历经艰险,资料室的书几乎全部在路上遗失,到延安时只剩下一本《资本论》。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瓦窑堡,立即恢复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正式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1937年2月,中央党校迁入延安。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图书馆隶属校教育处领导下的图书材料科,当时的书刊资料来源主要是:(1)延安出版物的分配。(2)国统区图书。(3)抗日根据地图书。(4)到延安的人员捐赠图书。(5)苏联出版的俄文图书,包括马列著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文学名著等也通过各种渠道带进延安。

这段时期的图书馆馆舍是一孔窑洞,书、报刊的收藏、阅览、外借在一处,十分拥挤。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中央党校暂时停办随中央机关向华北地区转移。撤离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将馆藏报纸和内部文件等全部烧毁。图书、期刊则转移到废弃窑洞内,将窑洞口封死,实行坚壁清野。

艰难岁月中逐渐完善(1948年—1977年2月)

1948年7月,党中央指示“为着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任务是“比较有系统地培养具有理论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11月,马列学院第一班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沟开学,图书馆也随着学院的诞生而重建。当时图书馆是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平房,没有书架,藏书不足3000册。

1949年4月,图书馆随着马列学院迁至北京西郊的香山碧云寺,藏书增至4000多册,书库和阅览室面积有30多平方米。同年10月,图书馆随马列学院迁到现在的中央党校南院。1953年,为适应马列学院正规化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学院在南院湖心岛上建成一座两层楼房、面积1000平方米的新馆,中央党校图书馆第一次有了独立馆舍。此时的图书馆根据学院教学方针、任务,在业务建设方面,明确工作重点是按照课程设置为学员购买、配发学习用书和配借学习参考书,积极采购适应教学需要的各类新书。在保证新书刊采集的同时,注意收集新中国成立前有价值的旧书。据统计,当时馆藏中文平装书58247册,线装书12698册,外文书2007册,共计72952册。报纸2610册,期刊4372册,画册405册,照片65套,共计7452册。馆藏总计80404册。

1955年8月,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这个时期图书馆紧密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扩充书刊资料,改善办馆条件,开设资料室,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得到进一步发展。1958年,主楼东北侧开始施工新建图书馆,1962年竣工。建筑面积6253平方米,砖混结构。建成后的图书馆成U形,南侧6层为图书馆书库;北侧两层,一层为综合阅览室,二层为专业图书阅览室;中间部分一层为采编室,二层为图书借阅室,三层为舆图及善本书室。图书馆设计藏书100万册,此规模在当时的北京位居前列。

与时俱进中稳步建设(1977年3月—2018年3月)

1977年3月,中央党校复校。同年10月,党中央作出决定,要求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坚强阵地,一个发扬光大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图书馆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定位。

1980年8月,图书馆成立了中央党校图书资料委员会,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科学研究图书展览”,展出了一大批外文原版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计10000种,12000册。这批图书展出后,入藏我校图书馆,充实了外文馆藏。为学校研究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图书馆成立外文部,实现外文书刊采、编、借、阅一条龙作业。

1983年7月,由校部办、教务办、科研办、图书馆联合发布《关于收藏本校教材、学术文献及各种出版物的具体办法》,收集复校以来教学科研资料及出版物5600余件。截至1988年底,馆藏文献总计196033种,1260981册。

1991年6月,根据校委的决定,在中央党校召开全国省级党校图书馆馆长会议,这是党校图书馆发展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中央党校图书馆为了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了很多工作,将图书馆建设正式推向了现代化轨道。20世纪90年代末,图书馆开始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并逐步引入数字资源,开始迈向数字图书馆的新时代。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印发,《决定》提出:要加大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培训轮训力度,适度扩大党校办学规模,努力改善党校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教学手段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2001年,中央党校现代化的综合教学楼在校园中轴线的北端成功落座,图书馆迁入综合教学楼,原图书馆改为档案馆。此后的20年间,图书馆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向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转轨,图书馆的各项建设步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继往开来中呈现旖旎风光(2018年3月至今)

2018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为全面加强党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工作,统筹部署重大理论研究,统筹指导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校院合并为图书馆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图书馆在校(院)领导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建设,于2020年1月1日,将综合楼二楼阅览室正式向全体教职工和学员开放。该阅览室一开放,就成为了校园中的“网红打卡地”,其舒适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化的氛围,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2021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院)委会在校(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建立中共党史文献中心。按照校(院)委会的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有序推进文献中心的建设工作。在图书馆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2021年12月31日,中共党史文献中心正式启用。中心以中共党史教研部移交的文献资料和馆藏党史文献资源为基础,集典藏、阅览与展示功能于一体,兼具专业性和研究性。

多年来,图书馆紧扣“突出主题、聚焦经典、形式多样”的总体要求,以加强党性教育、坚定文化自信为重点,组织面向学员的文化交流和文艺展演活动多达数千场,在夯实宣传思想重要阵地、打造党性锻炼“第二课堂”、搭建校园文化交流平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馆,人文气息逐步浓厚,环境更加优美,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教学科研咨询提供服务的条件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目前,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50余万册(件),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重点学科文献和地方志文献的收藏居全国前列。提供100余个数据库,涵盖中外文电子图书、综合期刊、电子报刊、数据分析平台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工程。未来,图书馆人将继续调研,精选各类资源,适度扩大规模,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努力为校(院)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

(责编:王欲然、梁秋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