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分享

让红色教育的“打开模式”更生动

2022年12月23日09:18    来源:青海日报

“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海西宁红军小学红色基因展览馆参观……”12月21日,扫描二维码,轻轻一点,伴随稚嫩清脆又沉着大方的声音响起,一场既深刻又独特的“云端”红色教育旅程随即开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了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有效增强红色教育的覆盖面,依托VR技术,我们将学校的红色基因展览馆‘搬’到了线上,从而全方位、全景式呈现展厅中星火燎原、长征精神、浩气长存、薪火相传、时代楷模五个版块。每个版块中都有‘小红星义务宣讲员’将相关革命故事娓娓道来,大家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足不出户参观学习,达到以红色资源传递红色能量的效果,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中可听可看,可感可触,入脑入心。”青海西宁红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得顺说。

作为青海省九所红军小学之一,也是西宁市唯一一所红军小学,西宁红军小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确立“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办学理念,遵循“传承红色基因,构建幸福教育”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育人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红色教育为载体依托,进而实现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而李得顺提到的“小红星义务宣讲员”就是西宁红军小学的学生们。平日里,他们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精神抖擞,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成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教育的参与者。

为了更广泛地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经过专业讲解员的示范培训,每逢周末、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学校就选派9名“小红星义务宣讲员”承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9个展厅的讲解工作,宣讲员通过自信满满、声情并茂的讲解将参观者带入西路军的革命故事中,在踏寻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到学校红色基因展览馆,从社区实践活动基地到“家中小课堂”,从线上到线下,《一袋干粮》《七颗豆子》《一顶红军帽》……“小红星义务宣讲员”用稚嫩的童声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个个英烈的事迹中寻觅红色记忆。

西宁红军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徐臻介绍,依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学校将“小红星”义务宣讲团划分为三个梯队,围绕“1+2+4+N”红色教育体系,结合“五步走”培养模式,通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四种常态化活动让“红色”星火在小学校园闪耀,实现了红色教育的关口前移。目前,在校生中有44名“小红星义务宣讲员”。

从初次参加选拔的紧张到如今的落落大方,西宁红军小学四年级学生马伊莎已“身经百战”,成为宣讲团中的一名“主力”。

她说:“作为一名‘小红星义务宣讲员’,我感到特别自豪。经过培训和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每次讲述红色故事时,自己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火中,这让我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西宁红军小学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红星义务宣讲员”,全省首个“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马伟就是其中一员。

“哥哥经常在家里练习讲解词,虽然很多内容我还不太明白,但是今后我也想和哥哥一样,成为一名小红星宣讲员。”西宁红军小学二年级学生韩恩惜有感而发。

学生们的成长和变化让徐臻对做好梯队建设更加坚定。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薪火相传是我们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职责和使命。我们要赋予学校红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鲜活党史滋养孩子们的心田,达到‘以红色文化为底,筑立德树人之基’德育理念,让红色基因融入‘小小红军’的血脉中。”

连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校师生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李得顺通过“云视频”的形式为师生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此同时,各年级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了不同主题的中队活动。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筑牢青少年思想根基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如何让红色基因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在新时代中焕发更多活力成为学校教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能让同学们了解党史,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西宁红军小学教导主任马雪梅说,“单一的理论讲解对学生们来说较难接受,我们就把理论变成故事,让红色资源融入课堂、融入教材,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讲述红色故事;举办红色诗文诵读演讲活动…… 除了每天下午四点半之后的“思政小课堂”,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通过“讲、唱、读、看、做”等途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马雪梅欣慰地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近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用‘AABC’的模式想词语,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代代相传’,这让我很受触动,因为我们最常讲的就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坚持立德树人初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优化‘红色党建浸润红小’党建品牌,实现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双线交织发展;持续强化‘小红星义务宣讲员’梯队建设;广泛开展少先队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使红色资源转化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李得顺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和教师们讨论后的“心声”,为共同谱写学校教育新篇章作出规划。

“学校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以校内外红色阵地为依托,让少先队员参与体验、讲解宣传、坚定信念,以增加快板等创新性的宣讲形式,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义务宣讲,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流转教育模式,有效增强红色教育的时代感、覆盖面、吸引力。大力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讲述红色故事,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展望未来,李得顺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张慧慧 王晶)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