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四川党的建设
分享

永丰村:奔跑在幸福大道上

2022年12月23日15:44    

【镜头回放】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他叮嘱道,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步行察看永丰村污水处理池和村容村貌、考察村卫生站后,他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仲冬时节,天气变得愈加寒冷。广大乡村也到了农闲的时候。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依然满目生机,农人驾驶着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在田地间纵横驰骋,翻耕土地、铺地膜、种青菜苗……繁忙的场景一如秋收时那般热闹。

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陪着远道而来共商合作的客人沿着村道溜达,一边比画一边欣赏忙碌却井然有序的现代化农耕场景。身后农房的墙壁上,一行黄底大红字格外醒目——“永丰永丰,永远丰收”。

永丰村的“丰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就说永丰村是个好名字,寓意永远丰收。”时隔半年,李雪平依然清楚记得总书记来村视察时的每一个场景、说过的每一句话,“一想到总书记的话,我就充满了干劲!”

今年6月8日,芒种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察,首站就来到岷江之畔的永丰村。

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永丰村拥有耕地6320亩,水稻种植面积5760亩,建有高标准农田3100亩,连片规模种植1500亩。

“我们村历来就是产粮大村,全村土地流转率超过96%,都用来种粮食……”李雪平记得,当自己介绍村里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得特别专注。

“总书记非常重视粮食安全,他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 李雪平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丰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迎来了不一样的“丰景”。

“今年,我们村把一些瓜田调整为水稻田,水稻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30亩,同时还试种了106个新品种。” 李雪平介绍,今年全村水稻平均亩产680公斤,核心区水稻亩产达700公斤,粮食总产量超过了4000吨,“是近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

粮食产量上去了,品质亦在不断提升。9月23日,中国第五个农民丰收节,永丰村正式推出“东坡永丰”大米品牌,永丰大米销往全国各地,端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卖得特别好!看看这优质香型大米的色泽,煮出来口感软糯,香味扑鼻,很受欢迎……”李雪平把记者带到村委会门口的粮食产品展台,像宝贝一样摩挲着一袋袋珍贵的粮食,笑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我们的‘金饭碗’,我会时刻谨记总书记的话,守好田、种好粮,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中。”李雪平郑重地说。

种粮大户的“丰收密码”

12月9日一大早,天光刚刚透亮,永丰村村委会对面的农田上空便响起了一阵“嗡嗡”声,喷洒肥料的无人机正在作业。

“这些地块今年已经收了两茬了!”种粮大户邵国东看着无人机从眼前掠过,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总书记到我们村,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大家都铆足了劲干呢。”

9月上旬,邵国东种植的420亩水稻喜获丰收,为了不误农时,他很快又组织工人在地里种上了西葫芦。“上个月,西葫芦也丰收了,我们不仅卖到成都,还销到了甘肃、陕西等地。”邵国东笑着说,“现在我们又种上了青菜,这批青菜老早就被食品企业预订了,销路不成问题。”

“种植水稻、西葫芦、青菜,刨开种植成本,一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邵国东掰着指头算起了账。

在永丰村,像邵国东一样的种粮大户有5户,都采用稻药、稻菜轮作等模式,让土地既能产粮又能赚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李雪平介绍,永丰村通过推广实验新品种、新技术,开展高标准农田重点区域整治,开展稻菜、稻药轮作提高产值和效益,在绿色、生态、高效上下功夫,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如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永丰村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甜在心里笑在脸上

10月16日上午,永丰村党员群众聚集在村文化大院广场的电子屏幕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听到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这句话时,永丰村第一书记刘超不禁心潮澎湃。

“总书记一直心系群众。”12月9日,刘超向记者回忆起总书记到村里考察的画面,“总书记仔细察看村容村貌,专门叮嘱我们要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居住体验,永丰村党委班子带领党员干部进一步整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现在村里环境好咧,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垃圾有专人清理;生病了就近到村卫生站,药品不贵还能刷医保;家家都建了新房,有现代化厨房、卫生间和24小时热水。”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村民林赛均赞不绝口。

林赛均的家离村委会不远,是一座青瓦白墙、整洁干净的独门小院,院门两侧种着绿油油的蔬菜和花卉植物,月季花开得正艳。

“生活真的是越来越甜。”坐在窗明几净、暖意融融的屋内,林赛均笑着向记者介绍自家的情况,“我家的地都包给了大户,每年有好几千元进账。我和老公就近在地里帮工,一天收入有200元左右。现在儿子儿媳在外上班,孙子也渐渐‘盘’大了,你说咋能不幸福嘛?”说完林赛均又笑了起来。

夜晚即将来临,喧嚣的田野归于平静,但田地里栖息的耕种设备、广场上跳舞的人群,仍在诉说一个村庄奔跑在幸福大道上的故事。李雪平指着村口正在修建的“丰收里服务中心”告诉记者:“这里正在建设我们村的农耕文化大讲堂、商贸公司、超市、快递驿站和餐厅。春节后你再来,我们村又大变样了!”(记者 杨文娟 张磊)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