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2022年12月08日08:20 来源:人民政协网
鄂豫皖苏区创建后,为了确保与革命根据地的紧密联系,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部署、指挥下,鄂豫皖苏区在周边迅速建立起星罗棋布的秘密交通站、联络点和交通线,并培养出一大批忠诚勇敢、不畏牺牲的交通员,短时期内构建出一张紧密连接党中央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地下交通网络。
多条红色交通线的诞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中共中央与地方各级党组织的联系发生了很大困难。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要造成坚固的能奋斗的秘密机关”的号召,在恢复、整顿和重建党组织的同时,着手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系统和工作机关。经过不懈努力,到1930年,中共中央克服重重困难,基本恢复或建立了中央通往各苏区、各苏区通往各县、各县通往各乡的交通线。
1930年6月,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党组织分别举行了黄麻、商南、六霍等武装起义,创立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进而正式形成了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共中央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在通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上建立了东、西两条秘密交通线,以及由中央交通局直接掌握的北方线和长江线。
东线直接隶属中共中央,在武汉、开封和安庆都建立了中央交通总站,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央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搜集安徽皖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并承担传递文件、接应干部和输送人员的工作。在上海至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咽喉——合肥县店埠镇老街北头的一家杂货店内,专门设立了中央交通中心站,下辖4个分站,分别是:正阳关分站(寿县),思古潭分站(六安县)、山七里河分站(舒城县)、皖河分站(潜山县),配备有交通员20多人。其中正阳关分站由中共皖北中心县委书记李天乐担任站长,以开设香烟铺作为掩护,交通员李和则以店员的身份,用进货、催账的名义往返于上海、正阳之间。该交通站曾护送过舒传贤(六安中心县委书记)、方英(六安中心县委委员)以及皖西北特委主要负责人来往上海等地;护送过沈泽民等鄂豫皖省委领导人及工作人员安全进入根据地。
西线穿过交通便利的武汉,革命群众基础较好。护送中央来人进入鄂豫皖根据地的任务,多由武汉交通站承担。
由于顾顺章的叛变,部分交通站和秘密掩护机关遭到破坏。党中央采取紧急措施,派人将出发前往根据地的几批同志追回,并迅速撤离顾顺章走过和可能知道的交通线沿线人员。鄂豫皖省委也迅速采取应变措施,重新布置新的交通线。不久,时任鄂豫皖省委书记的沈泽民向中央汇报:“现因傅朝璋(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由河南省委来苏区(即鄂豫皖根据地)之便,我们就和他约定要他负责布置交通线,办法:中央来人由交通(员)送至郑州交通站,把人交给郑州交通站,即由郑州交(通)站送至信阳交通站。”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一路不经过河南省委,直接与苏区发生关系,我们另外再与河南省委建立直接交通,也和信阳特委不发生直接关系”,具体路线是“由信阳至广水经孝感苏区边境入苏区”。此后,一条“经郑州、信阳、罗山(或广水)、孝感交通站再进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西线交通路线被建立起来。
北方线、长江线经吴德峰(时任中央交通局长)的亲自部署,所通达的地区为:由上海到天津后与北方局联系;上海经郑州、驻马店转入鄂豫皖根据地;由上海至河南,与陕西省委联系;从上海经合肥、六安达到鄂豫皖根据地。
编织红色地下交通网
由于鄂豫皖苏区长期处在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武装的封锁和“围剿”之中,已经建成的交通线经常遭到敌人的破坏。为了保持与党中央的联络畅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周边的地方党委多项举措建立交通网。
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在《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大纲》中专门设立了交通委员会,下设有赤色邮政局、电报局、交通站(驿站)、水上交通处。
根据地各级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迅速开展行动。中共鄂豫皖特委专门成立交通局,在长江线因敌人的“围剿”中断后,立即改为从信阳等地接受“指示与消息”,并积极尝试“在长江路线外要建立各处交通网”。
中共京汉区特委派交通员卢华银在应山县高店柴家岗,西萧店、天子岗都堂塆、寿山、郝店等地分别建立了联络站,这5个联络站与广水、灵子庙、草店等地的联络站一起,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地域性地下交通网。中共信阳中心县委选择在郊区和潢川、息县等地设立多处联络站,并派出精干人员,加强和整顿了多个联络站、点,很快建成了拥有严密工作体系、遍布各区的交通网。
在蒋介石调动重兵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中共豫南特委为解决信阳“城内交通联络站活动困难”的紧急情况,迅速启用多处农村交通站,继续保持与根据地的联系,并巧妙地利用城内“已被敌人搜查过”的联络点,继续接待来往人员、传递情报。
中共皖西北特委为加强对交通工作的指挥,派巡视员黄伯零专门巡视皖北中心县委的工作,不仅很快健全中心县委与根据地的交通关系,还帮助阜阳县委在西乡以长官、曹寨、沈丘为中心,建立了一条拥有18个联络点、从皖北通往鄂豫皖根据地的“备用转送交通线”。
红军皖西教导第二师奉中央军委的指示,按照指定的地点,派人到安庆、芜湖、蚌埠、徐州、正阳关、合肥建立了相应的秘密军事交通站(军事通讯处),形成了一张“军事交通网”,为保障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与中央军委的联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交通员:红色地下交通网的捍卫者
交通员肩负着护送人员过境、传递党的文件、搜集敌人情报、购运重要物资、帮助扩大红军等多项重要任务,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周边各级党委对交通员的选拔极为严格:一是要求政治坚定;二是要求熟谙业务;三是要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任劳任怨。凡是派往根据地的交通员,一律不进入根据地中心地带,而是在“赤白交界处”国统区一侧的秘密交通站内,护送干部以及传递文件、物资和资金均在交通站完成交接。
各级交通员走上岗位后,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和苏区及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以“职业化”和“社会化”作为身份的掩护,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建立的交通站可能在学校、书社、药房,也可能在医院、商店、旅社,更可能在茶楼、饭馆、作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往返于上海、中央根据地和鄂豫皖根据地,把文件藏在竹扁担里、暖水瓶中、镜子里、鱼肚子里,以及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把情报用药水密写在纸上、衣服上、布料上、书本上,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为了捍卫红色地下交通网,很多交通员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作者系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