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分享

“不见面”办事儿更显人情味

2022年12月02日08:36    来源:北京日报

年过八旬的单阿姨,今年遇到个烦心事儿。她的儿子到德国探亲时突发疾病,在当地进行右肾摘除及肝移植手术后,行动困难只能卧床。无法回国,做不了劳动能力鉴定,家庭负担又重,儿子这提前退休手续可怎么办?让单阿姨没想到的是,这事儿不仅办成了,还是在她头一次听说的“云”上办的!

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92号。上个月,递交申请材料后,腿脚不便的单阿姨再没来过。区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副主任高鹏的电话,存进了单阿姨手机里。“人家看我年纪大,宽慰我别上火,有事儿随时打电话,天儿冷别来回跑了。”单阿姨说。

单阿姨这事儿,确实有点难。放在过去,不能见面,劳动能力鉴定就做不成,更别提这还是跨国。经请示北京市劳鉴中心,在市中心指导下确定方案后,内科消化科医疗专家组迅速成立。核实前期就医材料、查阅国外手术记录翻译件、通过视频连线云端查体鉴定……也就用了10天,鉴定流程就走完了。

当月受理,当月鉴定,当月出结论,鉴定速度提升60%以上。这样的“提速办”和“不见面”办事,只是“192号大厅”提供贴心、暖心服务的一个缩影。

“参保人员增加……”“补缴社保三险……”位于大厅二层社保中心的基金征缴科,员瑞正和其他同事一样,紧盯着电脑上一封封企业邮件,麻利地核对电子材料,将报盘文件下载、导入系统,双岗审核,不到20分钟,一家企业的员工社保补缴业务就办完了。

今年前十个月,“192号大厅”共办理人力社保业务100.45万件,其中,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不见面”办理71.46万件,占比超七成。

“网上办”的确方便,但不少上年纪的人,还是习惯当面办,觉得更踏实。下午3点,邱阿姨走进大厅一层的公服中心,取号、查档、办退休,一个窗口,10分钟搞定。要是过去,退休、档案都归属不同业务窗口,邱阿姨得取两次号,跑两个窗口,人多时候得花三四十分钟。

“大厅30多个窗口全改名‘综合窗口’,过去分管保险、退休、失业、档案业务的办事员,学习另外三门新业务,从‘专科医生’进修为‘全科大夫’,为市民提供一窗式服务。”东城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邹强介绍,通过改革,中心办事等候时间由52分钟缩短至6分钟左右,“即来即办”成为常态。

“站在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把系统‘行风建设’作为人社事业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持续推动人社系统服务整体提升,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东城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万青说。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过去,一些公共服务窗口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影响群众办事体验。破解此类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人力社保系统今年开展的“行风建设”行动,找准症结,补齐短板,优化服务,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推进“减流程、减时限、减材料、简便办”,升级“互联网+人社服务”……“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不见面”办事比见面办更显人情味。从“方便管理”到“方便办事”,一切从服务百姓角度出发,自然也能收获百姓点赞。(本报记者 孙宏阳)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