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用青年人的志气锐气将不可能变可能

青平

2022年11月21日15: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让罗阳精神不断砥砺我们奋勇前行,努力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青春加速度!”“以大无畏的气概啃硬骨头,用青年人的锐气、志气将不可能变为可能”……11月18日,各行业青年突击队代表齐聚一堂,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鼓励更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突击队攻坚克难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右腿弓步向前弯曲,左腿屈膝贴近甲板,右臂抬至水平微向上位置,食指、中指并拢指向舰艏方向……10年前,这套一气呵成、“帅到飞起”的“航空style”在网络走红,成为很多青年人共同的互联网记忆。当时,以碧蓝海天为背景腾空而起的,是号称“空中飞鲨”的歼-15舰载战斗机。那次试飞成功的潇洒背后,是更具标志性的里程碑式意义:“辽宁舰”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然而,就在众人欢呼喝彩之际,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总指挥罗阳却倒下了,用生命擎起了这架舰载机的起飞。

“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必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罗阳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伴随着一种迎难而上的信念感和攻坚克难的使命感。多年以前,当他亲眼看到美国的航母甲板上,战机可以起起落落、机翼能够收放自如,当他清醒地意识到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时,那份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激荡而起,一定“要拼命追赶”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关键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唯有奋起直追。正是在这一责任担当的驱动下,罗阳选择了“与至艰至难问题同行”的职业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少有人走且充满未知的荆棘之路:也许在奋战攻坚多日之后,依然困难重重;也许在成功曙光出现之前,要历经“一千零一次”失败的无情打击。

但避难就易,从来都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正确打开方式”。“从0到1”的革命性创新,需要的正是这种勇于攻坚克难、直面急难险重任务的担当与韧性。正是这种开拓性的努力,让我们得以看到歼-15潇洒腾空的历史性一幕,看到中国战机自由折叠的“翅膀”,看到中国航空工业一步步实现从依赖他人到自主自强的转变。

十年来,英雄罗阳的背影虽已远去,可他的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激励“罗阳青年突击队”及更广大青年人才的精神航标。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天问”探火;从C919国产大飞机御风而翔,到我国超级计算机实现从千万亿次到百亿亿次的历史性跨越……几乎在每一个惊艳亮相的“国之重器”背后,在每一次震撼人心的科技突破之中,都凝聚着无数不懈创新、勇于向研究“无人区”进发的青年力量。他们或许岗位不同、面临的技术难题各异,但都共同赓续着攻坚克难的创新担当。在这份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支撑下,一个个“不可能”终成“可能”,人们也因此得以见证中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任务。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卡点瓶颈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离不开奋勇攀登科技高峰的攻坚精神,离不开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

当前,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精度都在显著扩展、加深,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无论是立志投身天体运行、宇宙起源等宏观世界研究,还是在基因编辑、量子调控等微观世界探索中抢占先机,无论是致力于弄通搞懂“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还是努力填补在生物育种、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空白,青年科技人才都大有可为,也能够大有作为。

对年轻人来说,从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进行科技攻关,择一事、终一生,既是一种光荣的使命,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唯有坚守这份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做敢于攻坚克难的开拓者,才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推动我国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