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08:35 来源:法治日报
“今天早上下了雨,请大家一定注意安全。检查场内外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设备完好。”11月7日一大早,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委党校新建项目的安全宣讲台上,杨希勇拿着麦克风,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杨希勇是党的二十大代表,烟台市律师协会会长、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这一天,他来到工地上向农民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当天下雨,天气微凉,工地上却是一派热闹而温暖的景象:布置桌椅、安装音响、悬挂条幅,安全宣讲台前整齐摆放着杨希勇和他的团队带来的棉衣、棉被和毛巾,摆了几乎有一人高。
听着杨希勇关心的话语,吃完早饭过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二十大报告里对农业农村的政策吧!”杨希勇扬了扬手里的《二十大报告要点解读》。他用农民工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话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娓娓道来,并用身边的典型和小故事,讲述着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
随后,开始了有奖问答环节。杨希勇的问题刚一抛出,农民工刘秋红就高高地举起了手,对照着手中的材料大声念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答对了!”刘秋红高兴地上前领到一床棉被,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杨希勇宣讲得认真,工友们听得也认真。大家回答问题越来越踊跃,20床棉被50件棉衣很快都被领走了。
“大伙儿都说,村里这些年的巨变,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中央的好政策。我们要永远跟党走。”听完这场工地上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农民工非常感慨。
“新农村的振兴之路不仅得益于新时代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监督下沉带来的变化。”杨希勇说,他不仅走进工地,还经常带着工地上的农民工党员一起开展志愿活动、主题党日,也让他们过上组织生活。
上午9点多,农民工陆陆续续都去上工了。杨希勇和他的团队把宣讲材料收拾好,10点准时赶到了芝罘区黄务街道诉前调解中心。
这时,当事人毕春波和刘明(化名)也已经来到调解中心。两年前,毕春波在一家建筑公司干活,刘明欠他工钱1.2万元,虽打了欠条,但一直没有给钱。最近他联系不上刘明,遂到调解中心求助。杨希勇约刘明当面沟通。
“小毕,这个钱我记得已经给你了。上次和你一起干活的刘晓把钱给你领回去了。”刘明开门见山。
“我已经好久没有和刘晓联系了,我没有委托他来要钱啊,他也没有给我钱。这可怎么办?”毕春波满是委屈,就快要哭出来了。
“你别着急,我帮你联系一下。”杨希勇安抚着手足无措的毕春波,认真向刘明了解情况,又辗转联系刘晓,向三方反复核实欠款的情况,终于查清了上次付款的金额明细,其中并不包含毕春波的工钱。最终,刘明同意付款。杨希勇立即起草了协议书,双方签字摁手印,刘明通过手机转账一次性付清了欠款。
“太好了!两年多了,欠我的钱终于给了!”毕春波高兴地握着杨希勇的手,感谢道,“谢谢杨哥,谢谢你们,太感谢了!”
调解完案件,已是下午1点半,此时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社区介绍来的群众,杨希勇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新的调解事项中。他接待了两组群众、回复3个“12345”热线电话,一直忙碌到天黑才想起来,今天的午饭还没吃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这个诉前调解中心就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的基层实践。”杨希勇说。今年8月以来,黄务街道诉前调解中心已调解矛盾纠纷386件,成功为135名农民工协调发放工资50多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律师,我会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每一名有需要的群众身上,随时敞开门欢迎群众,倾心倾力倾情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起案件,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杨希勇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本报通讯员 于跃)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