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卢毅:铆足服务农民那股劲儿

2022年11月16日08:25    来源:农民日报

“在地里”“在地里”“在地里”几次联系,从早到晚,电话那头的卢毅都在地里。

今年“三夏”大忙时,作为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卢毅在她负责的土桥村盯着地里的收割机作业情况和秸秆禁烧工作。这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消息:隔壁村地里着火了!她赶紧动身带村干部去查看情况。

“随叫随到,无缝衔接。农村工作就是这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而且随时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她告诉记者,“所以我们常说,做基层工作,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难。”

吃苦,对她而言从来不是问题。“我更怕一张办公桌,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她向记者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她在2013年大学毕业后选择成为大学生村官,之后又在2018年主动请缨到土桥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原因。

“我是90后,许多同龄人爱把‘人间不值得’挂在嘴边,而在农村,我们的收入可能不是特别高,在有些人眼里也不是特别体面,但我觉得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好值得。”她感慨。

比如第一次被村民郑重地喊声卢书记,那是一位贫困户老党员,他对走访一向反感。卢毅第一次到他家,刚做完自我介绍,他很敷衍地说了句“你好。”然后表示,“我不想当贫困户,你给我删掉。你们走,以后不要来了。”

“回去后我就反思,不是他难沟通,而是我没有站在他的立场去考虑。”她说,“后来我想到,他既然讲他不想当贫困户,我就应该从这里突破。”第二次去时,她就从跟老党员探讨如何带领村民脱贫入手,成功地调动起了他的积极性。从那以后,老党员见了她就喊她卢书记。“让老百姓这么称呼你,是不容易的。他主动喊我一句卢书记,代表他认可了我。当时听完之后,我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

比如去年土桥村夏收收成不错,合作社每亩地多了40元的分红。“2014年,土桥村成立合作社,将全村7260亩土地一次性全部流转,每亩土地年租金保底800元。但2018年我刚驻村时,合作社经营艰难,欠了很多债。”她介绍,“后来我们改变管理经营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借助整村土地全部流转的优势,与精益诚公司签订1000亩蔬菜订单,成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之一,现在基本还清了债务。”

“去年虽然仅仅是多了40元分红,但乘以7260亩,也是个不小的数目。”站在麦田旁,她特别开心地与记者分享,“而且今年麦子价格也比较高,地里的产值估计能比去年高不少。”

麦收顺利的背后,离不开卢毅她们未雨绸缪早早就联系好了机手返乡。她骄傲地说:“土桥村整村土地流转,方便机械集体作业。有的村民没法兼顾打工和麦收,收入有所影响。但土桥村的地有合作社给种着,老百姓可以长期安心在外务工,既收租金又拿工资。”

比如村里的新小学建好了,不但操场铺得特别漂亮,还有游乐设施、篮球场,并且新建了卫生室。“我刚到村里的时候,一路上就感慨这里的自然环境真好,但基础设施破旧,也没什么特色。这几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盖了新村部、文化大礼堂,整治了人居环境,村里一天比一天美。”卢毅说。

让卢毅觉得“农村太值得”的事还有许多:土桥村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119.3万元;村里通了水泥路,户户通了自来水,旱厕改水厕,家家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村里引进了4家返乡企业,让老百姓能就近就业;村民活动广场建好后,打麻将的人少了,跳广场舞的人多了……

而谈起自己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事,卢毅却不好意思起来。“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总觉得黄文秀那样的人才配得上这个荣誉。”她说,“我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我只是做到了铆足为人民服务的那股劲儿。”(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凌青)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