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新时代理论创新关注点

方涛

2022年11月14日09:26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二部分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想理论建设特别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深刻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有关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两个行”,详细阐述了“两个结合”的具体要求,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世界观和方法论等。这些新论断、新概括,须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学习和把握。

进一步提出“两个行”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打破了西方所谓的“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于是,不少人士对中国发生的奇迹充满浓厚兴趣,试图探究中国成功的密码,开始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问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行”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两个行”的提出并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内容上越来越丰富。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具体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教育、人才、文化、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其中,“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十九大提出的。“十个明确”重点阐明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十个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的行动纲领。“十三个方面成就”,则是在“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因而,“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有机融合、相互贯通,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阐述“两个结合”的具体要求和路径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等都重申“两个结合”,但没有详细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两个结合”,并阐明了其具体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关于“第一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报告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四问”,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关于“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那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结合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什么意义呢?为此,报告提出了以“两通”夯实“两基”,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一论述,揭示了“第二个结合”的具体路径和重大意义。

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如何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六个坚持”,包括: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关于坚持人民至上,报告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要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于坚持自信自立,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做到“两个不能”: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关于坚持守正创新,报告提出了“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三个不动摇”,揭示了守正的着力点。同时还强调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报告提出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五个方面的问题,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关于坚持系统观念,报告提出要善于做到“两看”,即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五大关系”,即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关于坚持胸怀天下,报告提出要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这“六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点,标志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更加成熟和自信。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