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奋斗者·正青春”专题报道
分享

薛景霞:在农村大地上干出一番事业

2022年10月31日08:09    来源:农民日报

黑头白身,耳大稍下垂,四肢修长,体躯呈桶状,膘厚体肥……通过山东省阳谷县鸿运牧业有限公司创办人薛景霞发来的图片,可以看到以往刻板印象中细线条的绵羊,在公司养殖基地内,仿佛都上了健身房,健美后线条有了肌肉感。

“虽然个头大,体重300多斤,但是性格可温顺了。”薛景霞介绍,基地里养殖的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历时18年潜心培育的品种鲁西黑头羊,是我国北方农区首个被认定的肉用绵羊新品种,目前养殖场内共计养殖2000多只,年销售额达千万元。

“别看现在养得如此红火,刚开始干的时候赔得一趟糊涂。”薛景霞回忆,“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份感情,让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学业有成的他毅然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站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我心中格外踏实,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出点事业,做一名新时代农民。”但现实给了薛景霞当头一棒,由于养殖经验几乎为零,只能沿用老一辈传统散养模式进行规模化养殖,导致原计划3个月出栏的1137只羊养了7个月才勉强达到出栏标准,通过银行贷款、亲友借贷筹的100多万元创业资金一次亏了40多万元。第一次养殖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下一步是坚持,还是放弃,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

正所谓不破不立,沉寂了3个月,薛景霞决定从头开始。“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这次薛景霞没有急于动手,而是从上次失败中总结出几点原因:缺乏科学的养殖管理知识;没有掌握营养全面的饲料配方;不懂常规的免疫程序;缺乏专业的兽医师。

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县畜牧局的引荐,薛景霞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学习,为了尽快掌握养殖技术,他带着被子在试验羊场住了下来,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和试验羊场的工人一起喂养、打扫羊舍、配料、防疫,晚上睡觉之前把所学到的知识用随身携带的本子记下。

就这样学习半年后,薛景霞重拾信心。但有了前车之鉴,薛景霞这次没有冒进,他先小规模引进200只杂交母羊练手,摒弃传统养殖模式的陋习,合理化分群、精细化管理、科学防疫、营养饲料精准配比,运用在农科院学习到的知识渐渐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养殖场也慢慢有了起色。但由于当时没有招到技术人员,一系列工作都得他亲力亲为。“特别是做育种工作时十分辛苦,每天零点喂一次,凌晨5点喂一次,下午4点再喂一遍。回到家,累得动弹不了。”薛景霞苦笑着说,“连老婆都说我天天就知道喂羊,都不喂喂儿子。”

付出总会有回报,随着羔羊成活率的不断提高,数量逐渐增长,薛景霞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养殖专家,200只羊的小型养殖场也发展到现在年出栏5000余只的大型养殖场,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被聊城市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薛景霞本人也于2018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评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2019年被聊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归雁兴聊”返乡兴业优秀企业家。

饮水思源,创业成功的薛景霞心系家乡,毅然加入到家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事业中。薛景霞所处的高庙王镇是纯农业乡镇,养殖业作为一项主要产业,养殖技术显然尤为重要。然而在羊生产过程中,一直难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羔羊管理不到位,导致死亡率高,另一个是品种选择不对路,导致产量低、品质差。

羔羊管理是农户的头等大事,对此,薛景霞作为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不断入户指导养殖技术,羔羊管理期成活率大大提升,养殖户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同时,对于羔羊品种不对路问题,薛景霞与当地政府合作,免费下发一批鲁西黑头羊给有意愿的养殖户养殖,另外还采取“送羊还羔”模式为周边村民增收,为其免费发放基础母羊,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统一保护价格回收羔羊,据测算每只母羊每年可为农户带来3000-4000元利润。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三产融合,带动当地更多人就业,助力家乡乡村振兴。”薛景霞对未来充满信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学)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